2024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学生的高考成绩已成定局,只待揭晓的那一天,刚好看到一段对话,就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在孩子成长中的关系和作用唠叨几句吧。 人具有社会性,所以毫无疑问,一个人的成长,是社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在这其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起着重要作用。 1、教师篇 先来说说大家最关注的教师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一名好的教师,一定是负责任有爱的人。如果再加上正确的方法,过硬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育技巧,毫无疑问,孩子如遇这样的人良师,犹如被安上翅膀,会飞得更高,考得更好。 而不同阶段的良师,在对孩子的推动促进作用上也有所不同。 小学阶段,重在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塑造,所以此时严厉的老师可能对学生的作用更明显,人都有畏强心理,要求严格,奖惩分明的老师对于心智健全的孩子来说,确实起到了匡扶矫正塑形的重要作用。 到了初中,孩子开始叛逆,此时只要不触碰孩子的逆鳞,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工,为的是孩子长得更好更高不跑偏。 及至高中,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已初见端倪。但依然有很大潜力,有很多学生高中才开始发力,最后成为黑马逆袭成功的很多。但大多数学生因为基础、因为习惯和自身能力,高中阶段,如果不出现奇迹,没有大的改变的话,基本上是平稳过渡的。 所以,高中老师对孩子的作用,一方面是尽力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一方面是在维稳的基础上再尽力推举拔高。 一棵树最终成材需要不断的修剪,大家之所以对名校名师寄予厚望,其实就是寄希望于园丁,希望他们手起剪落,能把自家那棵树苗培养成材。 当然,这希望很正常,无可厚非。何况,园丁的职责,不也正是如此吗? 2、家长篇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性格的塑造,习惯的养成,很多在六岁之前已经初具雏形。而六岁之前,基本处在家庭教育中。 人们经常说,要赢在起跑线上。可是什么时候算是起跑线呢?优生优育胎教?低龄启智?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有的孩子生来就在罗马,有的孩子终其一生也到不了罗马。 某文化大省去年高考的几个状元皆出自名校,最后人们发现,其家长都是某高校教授,而且不仅是父母那一代是高知。 有人会问,那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难道就注定孩子不行吗? 错!大错特错! 家庭教育中,文化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父母性格,家庭氛围,情绪稳定程度,教育方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为人处世之道等等,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因素太多了。 比如,都在安静看书的家庭,和孩子一闹就给手机的家庭,大家觉得最终对孩子影响一样吗?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带出的孩子情绪会稳定吗? 高考考场外的显眼包父母,真的会让孩子感动吗? 孩子身上总是会或多或少折射出家长的影子,有的是正向反映,有的则走向了对立面,仔细想想,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孩子,是不是都可以看出家庭的影响? 3、学生篇 一颗鸡蛋,能否孵出小鸡?外界的温度湿度很重要,但究其根本,这颗蛋本身必须要是一颗受精卵才行。 这就是马哲中讲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教出的学生也各不相同,何故? 一颗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在石板之下,贫瘠之处,都能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而有的花朵,却只能在温室里摇曳绽放。 自古以来,就有天资聪颖,天赋异禀的人,这种孩子可遇不可求。大多数学生都是平常人,大家智商差不多,但是别忘了,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有的孩子也许不适合学校教育,却不见得没有其他适合自己的路。 4、社会篇 作为孩子,好好学习,努力成长;作为家长,生了孩子就要想好如何做人父母,并身体力行;作为老师,恪尽职守,尽心尽责;作为社会,要给孩子创造的是一个明亮、辽阔、公平、有希望的氛围。 多管齐下,形成合力,齐心托举,努力了就有回报,这样的情形,才会让生育率真正提升吧?
2024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学生的高考成绩已成定局,只待揭晓的那一天,刚好看到一
锦书评文化
2024-06-09 11:16:26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