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教养,不是礼貌,不是客气,而是…… 《禅林报训》有云:“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世间最值得尊崇的,莫过于有道德、有教养之人。 教养虽无形,但却深深地根植于你的内心,为你的人生导航,更决定着你生命的高度与结局! 一个人最大的教养,不是礼貌,也不是客气,而是将心比心。 1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柔软 《无量寿经》中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佛之所以是佛,就是因为佛能以众生之心为心,以众生之身为身。 可见,人最大的教养,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不是展示给别人的礼仪,而是内心的柔软,以及将心比心的温暖。 在钱钟书全身心创作《围城》时,杨绛三姐心疼妹妹这个“灶下婢”独自承担繁复的家务太过疲惫,请了一位十七岁的女孩阿菊去帮佣。 出发点是好的,但阿菊之前并未做过多少家务,难免笨手笨脚,惹出不少事端。 有一次,杨绛刚坐在桌前准备吃晚餐,厨房却突然燃起大火。 原来,是阿菊图省事,懒得用漏斗,直接抱着油箱往油炉里灌油。结果,溢出来的油一点就燃,差点烧了整个厨房。 虽然厨房烧了,菜也糊了,一家人还是安安静静地吃完了饭菜。 随后,杨绛又一再宽慰阿菊,还细心教会了她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个人真正的教养是没办法伪装的,细微之处才见真相。 即使家中并无外人,杨绛仍能对他人体贴关怀,这并非是刻意为之,而是本性如此。 佛说:“众生皆苦,万相本无。” 一个人的教养越好,越能心平气和,以柔待人。当你身边的气场越来越柔和时,命运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柔软,比刚强更具有力量,不仅能够化解隔阂裂痕,更能感召一切善缘。 除此之外,内心柔软的人,能做情绪的主人,无论大风大浪中仍抱有定力,走得更稳更远。 最高级的教养正是修一颗将心比心的柔软心,让自己安静充满力量。 2教养,是不动声色的善良 正所谓:“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善良若是成了表演的道具,那就是伪善。 真正的教养,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善良,是不露痕迹的温暖。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马三的人,他在父亲去世后,请了一位风水先生为父亲寻找一处好墓穴。 马三与风水先生快到自家田地时,远远就看到有三个人在偷挖红薯,马三却停下了脚步。 风水先生好奇问道:“你为何不前去阻止?” 马三说:“这三人家境十分困难,此前我便多次救助,如今他们自己动手来挖,倒是省了我不少事。” 风水先生听后沉吟道:“今日我白来一场,因为这里处处是风水宝地!” 善良如马三,即使是面对他人的偷窃,也能懂得宽容,默默地成全别人,不仅给自己结下善因,更能修一世的好风水。 真正有教养的人,为人处世就应当如此,与人为善,天地皆宽。 他们懂得:当你向别人扔脏东西时,弄脏双手的也是自己;但是当你送花给别人时,你自己也会手有余香。 佛家常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善良的人,与人为善,当看到他人有困难时,就会伸手相帮;善良的人,从来不怕吃亏,所以更不会吃亏。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你的善良里,藏着你一生的福报。 3教养,是让人舒服的能力 星云法师教导我们:“朋友之间的相处,要以鼓励代替责备,以赞美代替呵斥。” 真正有教养的人,能在日常言行举止中,时时刻刻让别人感受到舒服。 让人舒服,不是讨好,恰恰是骨子里的教养。 在中国画坛中,张大千与齐白石两个人相处方式亦师亦友,彼此惺惺相惜。 有次,张大千拿着一张蝉画给齐白石点评,画中柳枝上的蝉是头朝下。 齐白石看到便说:“画极传神,但我之前请教过一位农民,他说从未见过头朝下的蝉,当然这只是他的经验之谈,我也并未求证过。” 后来张大千出门写生,细细观察后发现,柳枝上果然没有头朝下的蝉。 他与齐白石说起此事,齐白石笑笑说:“其实我也观察过。” 张大千恍然大悟,原来齐白石早就知道画错了,但为了给他留面子才借口说是农民嘴里听到的。 基于此,张大千对齐白石更加钦佩了。 看破不说破,看穿不揭穿,言语行事皆留有余地,是一种真正的教养。 《华严经》中提出:“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教养越好的人,越不会趾高气扬,他们和普通人别无二样,却以自己的一颗佛心,处处周到体贴,相处起来如沐春风般舒服。 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悦人即悦己,让人舒服的人,能收获更多的好感与敬重。 这便是最高级的教养:有恰到好处的分寸,将心比心,如春雨入夜,润物无声。 偈曰:“处众以和,持己以正。” 礼义教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也是由生活中无数细微小事交织而成。 什么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教养? 我想便是:能够用心对待遇到的每一个人不起眼的人,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有着不动声色的体贴,推己及人的宽容,谦卑温润的姿态,设身处地的善良。 余生,愿你我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在人前约束,人后自律,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锦,不负美好时光。
人最大的教养,不是礼貌,不是客气,而是…… 《禅林报训》有云:“尊莫尊乎道,美
文化事昌秀说
2024-06-10 07:23:16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