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考研##25考研#老公对我说的话,让我悟了我老公喜欢看书,而且看书速度

润衡看教育 2024-06-16 14:19:21

#决战考研##25考研#

老公对我说的话,让我悟了

我老公喜欢看书,而且看书速度很快,我问他看书心得,他对我说:

我跟你说,这读书相当于增加寿命。你想啊,不管你读不读书,这时间都会过去的。

假如你一年能读20本书,重点不是数量,而是读完这20本书你需要花一年时间。那别人读这些书也要花一年时间。

假如你连续读了3年书,其实你等于比别人多活了3年,因为别人想要补上这其中的差异,那就需要3年,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读一本书,有的需要1个月,有的3天,有的可能就几小时,可作者为了写这本书,可能耗费了好几年甚至一辈子的心血。

这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吸星大法,我们通过阅读,把作者一生的智慧和经验吸收过来了。

比如说一年读20本书,咱就这样简单算,平均每本书作者花2年时间完成,那这一年就相当于向天偷来40年啊。

我听了,还真有道理啊!

反观我们现在准备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来说,每一本专业书籍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你们想啊,当我们在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时候,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蔡元培、陈鹤琴、陶行知……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思考、探索、实践。

他们的智慧和经验,经过岁月的沉淀,才汇聚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那些理论和观点。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孟子强调“性善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善性

荀子提出“性恶论”,重视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改造作用

墨子倡导“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的教育

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鹤琴倡导“活教育”理论,强调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儿童教育指明了方向

陶行知推行“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这些伟大人物倾尽一生的心血,如今都浓缩在我们高分笔记那几十页里。这几十页纸,承载的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和奉献。

我们需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理论。

考研备考的过程是辛苦的、是枯燥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选择换个角度、换个心态,我们可以与这些智者对话,或许,考研学习又是另一番趣味。

0 阅读:2
润衡看教育

润衡看教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