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巴基斯坦突发蝗灾,一块田地上有上亿蝗虫,正当巴基斯坦的工作人员要紧急

微生有晓芸 2024-06-27 12:15:50

2020年,巴基斯坦突发蝗灾,一块田地上有上亿蝗虫,正当巴基斯坦的工作人员要紧急防治时,中国专家却说再等等。 中国绿发会2020年5月27日《新冠疫情未了,蝗灾又来了!新一波蝗虫袭击印度和巴基斯坦!》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但真正亲眼目睹过蝗灾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 2020年初,一场百年不遇的蝗灾席卷非洲之角,这群贪婪的“空中强盗”一路向东,直逼中亚,巴基斯坦,这个与我们山水相连的“巴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想象一下,遮天蔽日的蝗虫群,像一片黑色的乌云,迅速吞噬着眼前的一切绿色。田野里,原本金黄的麦浪瞬间消失殆尽,只剩光秃秃的秸秆在风中摇曳。农民们绝望地看着辛苦耕耘的土地被啃食一空,眼里充满了无助和恐慌。 巴基斯坦官方焦急地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表示,这些蝗虫一天就能吃掉3.5万人一天的口粮,如果放任不管,整个国家都将面临粮食短缺的危机! 危急时刻,巴基斯坦第一时间想到了他们的“老铁”——中国。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派出由权威专家组成的“抗蝗救灾队”奔赴巴基斯坦,他们带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决心帮助巴基斯坦渡过难关。 专家组抵达巴基斯坦后,立即展开了实地调查。他们走访受灾地区,与当地农民交流,详细了解蝗虫的种类、数量、活动规律以及受灾情况,就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都期待着中国专家能够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时,专家组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等待”。 什么?等待?蝗灾如此紧急,怎么还能等?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巴基斯坦方面的疑惑和不解。面对质疑,中国专家组组长耐心地解释道:“我们理解大家的心情,但盲目行动只会事倍功半。经过我们的调查,目前蝗虫正处于繁殖期,如果现在大规模使用农药,虽然可以消灭一部分成虫,但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无法根除蝗灾,反而会使蝗虫产生抗药性,给未来的防治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专家组提出的“等待”策略,并非消极等待,而是基于对蝗虫习性的深入了解,制定出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案。 他们发现,蝗虫虽然繁殖速度惊人,但幼虫阶段却非常脆弱,而且对农药的敏感度也更高。因此,专家组建议,最佳的防治时机是在蝗虫产卵后,幼虫孵化出来的时候,集中力量进行精准打击,才能事半功倍,彻底根除蝗灾。 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专家充满了信任,他们选择相信中国朋友的判断,耐心地等待着最佳的行动时机。 中国专家也没有闲着,他们利用这段时间,深入研究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环境因素,以及蝗虫的迁徙路线和繁殖规律,制定了更加详细周密的防治方案,并帮助巴基斯坦培训了一批专业的“灭蝗战士”。 一个月后,万众瞩目的时刻终于到来!随着气温回升,潜伏在地下的蝗虫卵开始孵化,密密麻麻的蝗虫幼虫破土而出,一场新的“人虫大战”即将打响!中国专家一声令下,巴基斯坦方面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出动数百架飞机,按照预定的路线和剂量,对蝗虫密集区域进行精准喷洒农药,地面上, “灭蝗战士”们也手持喷雾器,对漏网之鱼进行地毯式剿杀。 在中巴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百年不遇的蝗灾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巴基斯坦的田野上,绿色开始重新回归,农民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动情地说:“中国是我们真正的朋友,患难见真情,中国人民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份情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此次“抗蝗救灾”行动,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乐于助人、患难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也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相信在未来,中巴两国将继续携手同行,共克时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0 阅读:82
微生有晓芸

微生有晓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