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是我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来报答中国,”印

聊聊环宇事 2024-07-02 12:03:59

“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是我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来报答中国,”印尼富商无偿向中国捐款建校、医院和公共设施等超过4亿元,他虽是印尼和荷兰的混血儿,但他坚称自己是中国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09.18——“老外”华媒人熊德龙:中国父母给我中国心】 1978年,梅州的街道上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人们夹道欢迎一位特殊的客人——熊德龙。 这是他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却感到无比熟悉,仿佛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看着一张张热切的面孔,听着乡音缭绕的客家话,熊德龙的眼眶湿润了。 你或许会好奇,这位受到如此热烈欢迎的熊德龙,究竟是谁? 他,是功成名就的印尼富商;他,是连接中印尼友谊的桥梁;他,更是用一生践行“中国心”的赤子。然而,你或许想象不到,他身上流淌的,并不是中国人的血液。 故事要从1947年的印尼雅加达说起。 彼时,一个婴儿被遗弃在孤儿院门口,命运似乎对他格外残忍。 幸运的是,一对善良的中国夫妇将他收养,给他取名“德龙”,希望他能像龙一样,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坚韧的品格。这对夫妇,正是来自中国梅州的熊氏夫妇。 熊氏夫妇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却竭尽所能给熊德龙一个温暖的家。 他们教他中文,给他讲中国故事,让他从小就浸润在中华文化的海洋中。 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熊德龙逐渐理解了什么是勤劳、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饮水思源、什么是心系祖国。 “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你就是我的亲儿子!” 在成长的道路上,熊德龙经历过挫折,也收获过成功。 他创办的海绵厂曾意外失火,几乎让他一无所有,是养父母倾尽所有帮助他度过了难关,并鼓励他重拾信心,最终在商界闯出了一片天地。 事业有成的熊德龙,始终没有忘记养父母的恩情,更没有忘记那颗从小被种下的“中国心”。 1978年,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回到养父母的家乡梅州,内心激动万分。 他深知,是这片土地养育了他的父母,也是这片土地给了他精神上的故乡。 从那以后,熊德龙便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报恩之旅”。 他慷慨解囊,累计向中国捐款超过4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在梅州,他捐建了六座雄伟的大桥,结束了当地交通不便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他资助了数十所学校,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 熊德龙的“中国心”,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捐助,更体现在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播上。 他斥巨资收购报纸,只为搭建一座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即使面临着巨额亏损,他也从未后悔,因为他深知,文化传播的力量,远比金钱更有价值。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得知消息后,熊德龙立即组织人手,想方设法购买口罩等医疗物资,并租用飞机免费运往中国,为国内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份雪中送炭的深情厚谊,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如今,熊德龙已年过古稀,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对中国的热爱有增无减。 他曾动情地说:“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我拥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来报答中国!” 熊德龙的故事,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歌颂着跨越血缘的爱,歌颂着心系祖国的赤子之心。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国不分种族,情怀无关出身,只要心中有爱,就能跨越山海,汇聚成照亮前行的光。#社会#

0 阅读:9
聊聊环宇事

聊聊环宇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