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说清朝为后死的皇后单独建陵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怕泄漏地气呢?
从过去迷信角度上讲,地宫关闭之后,最怕再次打开。如果打开,就容易泄漏地气,破坏风水,对墓主人、对皇室,甚至对国家都没有好处。比如,在营建明孝宗泰陵,开挖金井时,忽然泉水涌冒。金井有水是建陵最忌讳的,也是最不吉利的。吏部主事杨子器如实将这件事向朝廷做了汇报。承修大臣为了逃避责任,偷偷将泉眼堵上了。当朝廷派人到地宫验证时,见金井没水,于是就想治杨子器谎报之罪。这时有一位叫邱泰的新被启用的知县上书朝廷说,杨子器上奏金井有水是件好事。如果现在不说,等皇帝梓宫葬入地宫了,关闭了石门,那时再说,怎么办?不打开地宫吧,会抱恨终生,留下永久的遗憾。打开地宫吧,又会泄漏地气,更不好。经邱泰这么一说,杨子器不仅保住了性命,还官复了原职。在当时认为地宫关闭后如果再打开有泄漏地气的说法。这种说法在封建社会是比较普遍的。对于博学多闻的康熙帝来说不会不知道。
孝陵在康熙二年葬入顺治帝和二位皇后以后,到孝惠章皇后离世不知要有多少年,起码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已有25年之久了。如果将来将孝惠章皇后葬入孝陵,就必须打开地宫,这就很可能泄了孝陵的地气,破了风水。康熙帝有可能因为祖母孝庄文皇后曾提出“卑不动尊”,不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致使给自己带来了许多麻烦。又可能为了防止泄漏孝陵地气,才决定为孝惠章皇后单独建陵寝。从此开创了清朝为后于皇帝去世的皇后(皇太后)单独建皇后陵的制度。孝惠章皇后死于康熙五十六年,翌年葬孝东陵。这时顺治帝葬孝陵已经55年了。
后来,在东陵宝华峪建道光陵时,当时英和等承修大臣曾以龙须沟会泄漏地气为理由而未设龙须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