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月,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一片哗然,讨伐声不绝于耳,然而,马占山竟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在协议上签字... ... (来源:天津日报) 马占山,一个响彻中华大地的名字, 同时也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而他的一生,是一部传奇,更是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赞歌。 马占山出生于1885年的吉林省,从小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长大。 而少年时代的一次不幸,让他背上了丢马的罪名,因此被迫离开家乡,踏上了一条荆棘密布的道路。 无奈之下只能落草为寇,而在这绿林中,马占山凭着骁勇善战、善于骑射的本领,很快被推举为头领。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这种生活,1908年,马占山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金盆洗手,告别过去,投身到正规军的行列中去。 在军中,马占山从基层做起,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出色的领导力,他的军衔不断攀升。 1925年,当东北军阀郭松龄发动叛乱时,马占山随吴俊升将军奋勇抵抗,在激烈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1928年的一场变故,却让马占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转折。 当时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侵略者炸死,而年仅43岁的马占山在张的灵柩前立下誓言:为国家雪耻,为民族复仇! 不久之后就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不仅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华大地,也惊醒了马占山民族大义。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东北,黑龙江的国门危在旦夕,危急时刻,马占山临危受命,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马占山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投降,率领部队在江桥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打响了黑龙江抗战的第一枪。 而枪林弹雨中,马占山身先士卒,三次冒着枪林弹雨来到前线指挥作战,鼓舞士气。江桥的硝烟,见证了这位民族英雄的铮铮铁骨和满腔热血。 然而,面对强敌的步步紧逼,马占山被迫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投降”。 那就是做起了满洲国军政部总长,而这样的一个职务无疑是向日本人投降服软了。 关于他的行为在当时也是有着不一样的说法,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诈降的手段,但也有人坚决的认为他就是投降了日本人。 但从他担任满洲国军政部总长时候的几个做法中或者可以窥见一二。 那就是以不识字为理由,从没在卖国的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同时黑龙江在这段期间也是实现了“自治”,日本人是无权干涉的。 不仅如此,即使是在任职的一年时间中,他也是不断的进行抗日活动。 他明知这一决定将会受到世人的诟病,但为了保存实力,为了东北父老乡亲,他选择了隐忍。 在日军的眼皮底下,马占山暗中筹划,巧妙地转移资金物资,高达伪满币两千多万元。还联络各路抗日义勇军,为卷土重来做准备。 1932年4月,枪声再次响起,马占山率部二次举义,再次高举起抗日的大旗。 此后,马占山将军带领部队转战在黑龙江的山山水水间,与日寇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他们联合各路抗日义勇军,多次对日军的重镇发起进攻,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在日军的疯狂反扑下,马占山率部突围,在深山密林中艰苦跋涉达40天之久。 然而,孤军无援的马占山最终还是被迫退入了苏联境内。 即便是在异国他乡,马占山将军对祖国的思念和抗战的决心也从未动摇。 他多方奔走,呼吁全民抗战,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他坚定地站在了张学良、杨虎城一边,要求蒋介石放下成见,一致对外。 卢沟桥的炮声再次唤醒了马占山的抗日热情,七七事变后,他再次率部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 马占山将军的一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传奇。 他虽然出身草莽,但心中始终装着民族大义;他虽然被迫诈降,但从未丧失抗敌的决心。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马占山协助傅作义将军和平交出北平城,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临终前,他嘱咐子女要以身作则,诚心为民,在新的时代里努力奋斗。 马占山将军短暂而璀璨的一生,如同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虽然转瞬即逝,但留下的却是永恒的光芒。 他宁死不屈、浴血奋战的精神,他对民族的赤诚之心,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学习。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让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让马占山将军的丰碑矗立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信息来源:天津日报(2015-07-23)——《抗日英雄马占山:幼年上山落草 曾任伪满军政部总长》的报道
--1932年2月,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一片哗然,讨伐声不绝于耳,
论芸有事
2024-07-09 11:08:3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