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常见河南人来湖北江汉平原一带版砖、烧窑,河南人吃苦耐劳,勤劳勇敢,他们干的是南方人不愿干的累活重活。当时,我们把他们叫“河南奤子”。 奤子,在江汉平原一带的意思是听不懂他们所说的话,不是贬义词,但含有对外地人的不尊。 奤(tǎi),形声字兼会意字,脸盘子大的人。江汉平原说“这个人长得蛮奤,五大三粗的。”意思是这个人很肥,还有点愣。现在ktv的小姐姐来自五湖四海,她们有意说着家乡话,烟草巷的王大爷张大妈老说“这些娃儿声音好奤,硬是一个字都听不懂。”嗯,听不懂就对了。 奤,还可以理解为人(大)+面,吃面的人。北方人喜吃面,南方人多吃米,所以这是一个南方人称呼北方人的专字。 中国方言繁杂,百里不同音,谁不是谁的“奤子”?彼此彼此。 现在没有版砖烧窑的营生了,但“河南奤子”在我心中吃苦耐劳的印象还在。也有些黯然神伤四十年前的纯真纯朴纯实的岁月。
1970年代,常见河南人来湖北江汉平原一带版砖、烧窑,河南人吃苦耐劳,勤劳勇敢,
别来无样文化评
2024-07-09 16:02:58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