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因当汉奸被判枪毙,被胡适等人救下,改判坐牢,49年出狱后曾决定去台湾,后写信给毛主席,毛主席只评了一句话,改变了周作人后半生命运。 (参考资料:光明网——警惕有关八道湾十一号的“偏听偏信”2017-03-01) 提起周作人,人们往往会想到他是鲁迅的弟弟,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曾经有过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他因为当了汉奸,被判处了死刑,最后却因为一句话,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949年。 那一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周作人因为汉奸罪,被国民政府判处了死刑,在狱中等待执行死刑的日子里,周作人想必是绝望的,他大概没想到,自己曾经的好友胡适,会为他四处奔走,求情呼吁。 正是在胡适等人的努力下,周作人的死刑,最终被改判为有期徒刑,1949年1月,他被保释出狱,重获自由的周作人,曾一度想要前往台湾,但最终还是决定留在了大陆。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950年,那一年,周作人给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表达了自己对过去行为的忏悔,以及为新中国贡献自己力量的愿望。 毛泽东看完信后,只说了一句话,"文化汉奸嘛,又没有杀人放火,现在懂古希腊文的人不多了,养起来,让他做翻译工作,以后出版!" 就是这样一句话,改变了周作人的后半生,从此,他得以重新拾起笔墨,专注于文学翻译事业。 在之后的岁月里,周作人埋头译著,先后翻译出版了《古希腊罗马名人传》《希腊神话与传说》等著作,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西方古典文化的大门。 周作人的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他曾是备受推崇的文学家,也曾是人人唾弃的汉奸,他曾面临死刑的威胁,也曾获得新生的机会,而贯穿其中的,是他对文学、对翻译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在狱中等待死刑的日子里,周作人或许曾经绝望,但当他重新拿起笔,开始翻译工作的时候,他的生命也重新焕发了光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翻译,给了他新的人生。 周作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的挣扎,他的经历,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只要心中还有梦想和希望,就永远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当然,周作人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即便在获得毛主席"特赦"后,他的翻译之路也并非坦途。 曾经的"汉奸"身份,始终是他无法抹去的污点,出版社接受他的译作时,都要求不能署他的真名,这对一个文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但周作人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翻译,一直在写作,直到他因病去世,享年82岁,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完成了大量的翻译著作,也写下了回忆鲁迅的文章。 周作人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他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品尝过世态炎凉,但在他的生命中,始终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他对文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对翻译事业的执着。 正是这些不变的东西,支撑着他走过了人生的黑暗时期,也指引着他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周作人的故事,或许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求生、求索的缩影![心]
周作人因当汉奸被判枪毙,被胡适等人救下,改判坐牢,49年出狱后曾决定去台湾,后写
论芸有事
2024-07-13 18:09:5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