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的“大壸(kun)春”生煎馒头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7-22 17:03:24
生煎馒头要比大饼油条高档一点,它好像已经存在好几百年了。那只煎生煎馒头的铁锅子,乌光锃亮,浑身油垢,像件老古董。它一般在老虎灶贴隔壁,开一家半开间门面的小店。旧时上海顶顶有名个生煎馒头店只有两家:一家是浙江路的“萝春阁”,还有一家是四川路汉口路口的“大壸春”。据说这两家店的老板是一个人,名叫唐妙泉。“萝春阁”原来是卖生煎的小摊头,摆在黄楚九的“萝春阁茶楼”旁。因为生煎馒头味道好,价格便宜,生意特别好,茶楼里的老茶客都喜欢吃。辰光长了大家直接叫这个摊头“萝春阁生煎”。1931年黄楚九逝世,萝春阁茶楼随后停业,生煎店四位东家中最为著名的股东(饼馒油烩业会长)唐妙泉 于1932年,在四川路汉口路口开了家“大壸春馒头店”,生意又是邪气好。附近报馆、洋行的职员都是大壸春的常客。1949年年初上海人都到外滩中央银行排队轧金子,轧金子需要拼力气,肚皮饿了就走过马路到大壸春吃生煎馒头,同时交流小道消息。店里有一个小伙计头子蛮活络,溜出去做成几笔黄金生意,居然发了一笔小财。
这家四川路汉口路的“大壸春”就是现在有多家连锁大名鼎鼎的“大壶春”。“壸”字读(kun),意思是宫中巷舍间的小路。当初唐妙泉起名“大壸春馒头店”时,定是想把生煎馒头这款市井点心做成可媲美大菜馆中的美馔,犹如富贵宫中那条探春小径。的确今天生煎馒头已经从街头走进了馆阁,成为各大餐馆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点。
图一:30年代四川路汉口路的大壸春馒头店(招牌清晰可见“壸”字)
图二:传统上海生煎馒头的煎制过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