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9年春,沉寂了5年的匈奴再次卷土重来,一路烧杀抢掠,很快就进犯到了上谷(今河北怀来西南部)地区。
汉武帝等的就是这一天,终于到了检验他战备成果的时刻了。
汉武帝发四路军马迎战。
第一路,车骑将军卫青;
第二路,轻车将军公孙贺;
第三路,骠骑将军公孙敖;
第四路,骁骑将军李广。
这四路人马各万骑,由卫青统筹指挥。
这四路人马中,李广资历最老,按理说应该由他担任总指挥。
但是,汉武帝有意提拔后起之秀,因此将总指挥权给了最年轻的卫青。
李广不服呀,他要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于是,接到军令后,李广率领部队从雁门关出发,大刀阔斧、马不停蹄的向北推进。
李广还是强悍的,杀的匈奴人前仰后合。
李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继续孤军深入,终究中了匈奴人的埋伏,李广被匈奴人生擒了。
生擒了李广,匈奴人开心坏了,这么多年被李广蹂躏,今天终于有机会出气了。
匈奴人用绳索网将李广捆在两马之间拖行十余里,李广假装忍受不住死去了。
匈奴人下马查探,李广一跃而起,跳上匈奴人马背,抢夺匈奴人弓箭,将身边匈奴人一箭一个全部射死,而后骑马南归。
让我们再看看其他三路。
公孙敖一路从代郡出发,也遭遇了一支匈奴主力骑兵。
双方开战,结果公孙敖大败,损失七千余骑,只有公孙敖带着几个亲信逃回了南方。
公孙贺一路从云中出发,没有遇到任何匈奴人。
直到公孙敖和李广战败的消息传来,他也不敢继续深入了,带着军队返了回去。
最后,卫青一路向北厮杀,一直杀到龙城。
龙城是匈奴单于祭天和召开部族大会的地方,属于匈奴人的圣地。
卫青在龙城大开杀戒,斩首数千人,俘虏七百人,大胜而归。
这一次与匈奴作战,是汉武帝在精心准备后第一次大规模反击战,但是从结果来说,应该还是算失败了。
汉武帝怒不可遏,要斩首李广和公孙敖。
大臣们赶紧劝说。
汉武帝最终念在李广和公孙敖多年戍边辛苦的份上,没有杀两个人,而是将二人贬为了庶人。
但是,李广和公孙敖手下的人全部做了替死鬼。
卫青因为英勇表现,被封为关内侯。
公孙贺虽然没有成绩,但是至少没有损兵折将,被封为南窃侯。
李广被贬为庶人后,韩安国接替李广成为了边塞守卫总指挥。
边塞守军都是李广一手训练出来的,因此不听韩安国的指挥。本来守边压力就大,再加上下属不听从指挥,韩安国一气之下大病不起,最终死在了守边前线。
汉武帝知道后很无奈,看来这个边塞守卫总指挥的职务还是非李广莫属呀。
汉武帝只能重新启用了李广,封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兼边塞守卫总指挥,继续北御匈奴。
公元前127年春,匈奴再次集结大量骑兵南犯。
匈奴人知道李广又回来了,不敢硬碰李广,绕过了李广的防守区域,进军上谷、渔阳一代。
汉武帝接受上次失败的教训,不再过多分兵,只发了两路四万骑兵,分别由卫青和李沮率领迎战。
卫青率军从云中出发,并没有与匈奴正面交战,而是绕到了匈奴军队的后方,迅速夺取了石门水和高阙,切断了匈奴的退路。
紧接着,卫青挥师匈奴西部的大本营陇西。
身在陇西的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战死三千余人,受伤者不计其数,被俘者千余人,百万计牛羊成为了战利品。
白羊王和楼烦王赶紧下令前线撤兵,而后向北逃去。
至此,卫青完全收复了河套地区,汉王朝对匈奴作战的胜负天平倒向了汉王朝一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河套地区距离汉王朝首都长安不远,匈奴人从河套出发,不用两天就可以直捣黄龙;而汉王朝如果想对匈奴用兵,河套地区又是最有利的桥头堡、前哨站。如此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区归在哪方手里,战争就对哪方有利。
汉武帝迅速在河南地区设置了朔方郡,移民十余万修筑朔方城,修复秦朝时蒙括建立的边塞,彻底将匈奴人挡在了外面。
这次胜利,是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以来第一场大胜,更因为夺回了河套地区成为了极具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大胜。
汉武帝兴奋至极,册封卫青为长平侯,卫青部下苏建为平陵侯,卫青部下张次公为岸头侯,流传下了一军出三侯的佳话。
更神奇的是,就在卫青横扫匈奴的同时,他的姐姐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汉武帝立刻册封卫子夫为皇后,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