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上海的都市风景”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8-01 15:20:54
近代上海,市政管理机构多元,制度多元,法律多元,货币多元,建筑样式多元,交通工具多元,人口多元,饮食多元,服饰多元,婚丧习俗多元,年节假日多元,娱乐方式多元,语言多元,宗教信仰多元,价值观念多元……是一个“最复杂”、“最奇特”、“最丰富”、“最吸引人”的都市。
1909年一位传教士的报告,生动地描述了上海市中心区的街景:“上海这个城市一方面各个种族混居,充满了国际气息,另一方面也具有中国人特有的那种对洋人排斥疑忌的心态,这使得上海成为世界上最吸引人但又最为奇怪的城市之一。在那里世界各地的人你都看得到,走在南京路上的时候,你会觉得好像在参加世界各族大聚会。路上走的有高高的大胡子俄国人、胖胖的德国佬。没准你一头撞上一个瘦小的日本军官,他显得趾高气扬,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大和民族的一员,征服整个欧洲都不在话下。老于世故的中国人坐在西式马车里,精瘦的美国人则乘人力黄包车。摩托车飞驰而过,差点撞到一乘帘子遮得密密实实的轿子,轿中坐的是中国的官太太。一个法国人在上海狭窄的人行道上向人脱帽致敬,帽子正好打在一名穿着精美黄色丝绸外套的印度人脸上。耳中听到的是卷舌头的德语夹杂着伦敦俚语。穿巴黎新款时髦衣衫的人旁边站着近乎半裸的穷苦小工。一对水手踏着双人自行车飞驰而过,两名穿和服、汲拖鞋的日本仕女转身避让,显得有点恼怒。着一身灰袍的和尚手肘碰到了一名大胡子的罗马传教士。出于对祖国的热爱而不是商人那种惟利是图的本性,一位俄国店主店里的商品标价牌一律用俄文书写,使人看了茫然。对面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理发店,店主用生硬的英语写了些广告词,保证大大家在此理发,价格低廉”。
这篇报告中所流露出来的文化上的冲撞在以后的年代里逐渐淡薄,但上海这个城市的世界主义特征则持续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图一:晚清上海英国领事馆
图二:晚清上海法国领事馆
图三:晚清上海南京路
图四:晚清上海北火车站
图五:晚清上海苏州河自来水塔
图六:晚清上海苏州河边赛艇倶乐部
图七:晚清上海苏州河沙船
图八:晚清上海外滩大草坪
图九:晚清上海外滩风景
图十:晚清上海外滩俯瞰
图十一:晚清上海外滩江海关大楼
图十二:晚清上海外滩麦加利银行
图十三:晚清洋泾浜边高级旅馆“长发栈”
图十四:晚清上海嘉定风景
0
阅读:8
钱多多
晚清上海,简直就是个大杂烩!饮食、穿搭、过节、玩乐,啥花样都有,国际范儿和本土味儿撞个满怀,想想那混搭风就刺激
水若惜
晚清上海简直是大杂烩,吃穿玩乐样样有国际范儿,传统混搭西洋,这波操作简直666
奋斗
晚清上海,真是个大杂烩!各路风俗撞在一起,吃穿玩乐样样有国际范儿,想想就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