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的来源是接受自己也允许别人
发疯日记
2024-08-05 15:30:44
紧绷感源自危机感,这股危机感可以是从与别人的比较中处于下风,而产生的羞愧与自责,也可以是看到同龄人的成就而产生的掉队感。这些都会导致一个人产生生存焦虑,因为从小到大都身处一种集体制度之中,大家完成一样都任务,每天见到都都是一样的人,评价体系也极其单一,正反馈的来源也极其固定,如果一个人尚未开发出稳定的自我认知体系,九很容易被群体裹挟着向前。毕竟寻找自我人生的意义是艰难的,没有参考和指引,自我培育的能力太稀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领悟。而从群体中获取统一的价值认同是简单明确的,你只需要证明自己在群体的中上游,你就几乎能够确信自己有生存下去的优势。
所以害怕掉队几乎是铭刻在我们潜意识里的恐惧。对于自身水平的认知,还不如对于自己在群体之中处于何种位置的认知来得迫切。似乎只要我们确信我们在群体之中还处于尚可的位置,那么我们自身过得是否快乐,自身素质是否完全拓展,潜力和天赋是否完全发挥,我们是不做过多考虑的。但一个有深度和高质量的独立自主的生活,后者往往是更重要的。
所以才有那么多失衡的表现。当我们深受焦虑和抑郁的折磨,我们的身体在提醒我们关注内心真正的需求,我们却会对这种信号感到愧疚,为我们无法很好地完成社会义务而感到愧疚。因为究其根本,是我们日积月累中把群体评价和社会功能当做了我们存在的价值,而对于一个生命原始本真的需求,我们嗤之以鼻,认为是自私和不懂事。正是这种自我扭曲和否认导致了我们的心理疾病,而现代社会的一切治疗几乎都是围绕着恢复你的社会功能而展开,并不会帮你建立真正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现代社会的新型优胜劣汰,底层逻辑就是这样的,让自我价值感能够和社会功能高度结合的人更好地生存下去,而那些自我认知还不能和社会功能有效结合都人不断自我怀疑,从而主动自我淘汰。
我觉得不必悲观,因为社会阶段是不同的,社会形态和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要为了满足每一种社会形态的需求而改变自己,那么我们就变相承认了内生需求的不合理。但这些本来应该是作为我们行动和成长的信念,抛弃了这些启示,我们就不得不去寻找替代品,我们就会生活得不那么尽兴。
所以无论外界怎么变,我们都要找准自己的清晰定位,社会功能是为了让我们有生存能力,但我们要清晰认知到我们的本质,不要主动异化自己。只有做到这样,我们在看到别人的优秀时不嫉妒,在看到别人落魄时不幸灾乐祸,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和喜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