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世民和赵匡胤不杀开国大臣 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国皇帝杀不杀开国功臣,取决于两点,第一是自己的出身,二是出于当时政治环境和以后政治发展。 具体到李世民和赵匡胤不杀开国功臣也有本质的不同。李世民既是二代皇帝也是开国皇帝,而赵匡胤的问题是他没有统一的天下。真正统一后杀不杀不一定。 李世民和赵匡胤他们出身贵族和小官僚。这一点上高于朱元璋和刘邦。有这种底线,还有一点就是看威胁来自哪里,不一定来自当下,而是一种潜在的、长期的威胁。还是就皇帝担心太子本身不够强大。自身信心不足。 历朝历代,不仅是开国皇帝与开国功臣的关系最为微妙,皇帝与托孤重臣的关系都很难处理。皇帝在“杀”还是“不杀”之间犹豫不定。 老皇帝必须把一切危机消除于萌芽态势。而皇帝杀功臣的主要原因一共是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功臣功高震主,第二是功臣居功自傲,第三是野心勃勃。而皇帝不足以压制开国功臣,那就要开刀了。 这些在李世民身上不具备,他本身就是马上皇帝,打天下出身。唐朝主要武将基本上也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都是他的手下。李世民有足够的信心驾驭这些人。还有一点就是李世民登基的时候不到30岁,在年龄上足以熬死这些开国武将。 赵匡胤不杀开国功臣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赵匡胤没有统一天下、还有一点是赵匡胤的江山一半是“窃取”篡位而得,一半是自己登基以后打下来的,再一点赵匡胤登基是几个大军头共同“推举”。如果赵匡胤翻脸无情,恐怕他就是柴荣第二。 最主要第一点就是,赵匡胤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解除开国功臣的权利。赵匡胤是武将夺权军事政变夺得天下的,所以两宋皇帝对武将的忌惮。“杯酒释兵权”就是一场开国皇帝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定性进行个政治表演。 无疑留下一个平和、宽松的政治气氛。与其他朝代相比,区别在于没有流血。一种文明的方式解除了政治危机。#浅说历史那些事#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为何李世民和赵匡胤不杀开国大臣 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国皇帝杀不杀开国功臣,取决于两
真益谈谈历史
2024-08-18 22:20:48
0
阅读:10
叶落知秋
李世民没杀功臣?就算侯君集和罗艺是谋反被杀,那李君羡和张亮等人呢?!算一算李世民杀的功臣比刘邦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