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舌象,很多人不是清热降火,就是健脾化痰,简直是拆东墙补西墙,大错特错! 舌中下焦苔厚腻说明脾肾阳虚,寒湿盛,所以患者常常感到畏寒、四肢冰凉,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腹胀,尿频尿急。 舌质发红,这不是简单的肝肾阴虚火旺,而是由肝郁引起的内火。 舌边鼓胀,正是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的直接体现。“气有余便是火”,肝火的旺盛还会上冲至心,形成心肝火旺的局面。这导致患者出现失眠多梦,脾气急躁易怒,口干舌燥,小便黄赤等症状。 总的来说就是寒热错杂的舌象:脾肾阳虚与心肝火旺并存,痰湿内阻。 如果错误地将其视为阴虚,而采取清热降火的措施,将加剧阳虚的状况。反之,如果仅仅健脾化痰,使用燥热的药物,又可能助长火邪。 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况,如何打破僵局呢? 关键在于疏肝解郁、调和气血。一旦肝气顺畅,就不会有多余的气积聚成火,从而直接切断心肝之火的源头。同时,肝气顺畅也有助于阳气的上升,为后续的补阳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化痰也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痰湿的重浊阻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不仅不利于肝气的舒展,还会影响脾脏的功能。 所以正确的调理思路是先疏肝泄火、化痰(像丹栀逍遥丸 + 半夏厚朴汤),气顺痰没了,火邪也就散了,后期再健脾补肾就不怕上火啦。
这种舌象,很多人不是清热降火,就是健脾化痰,简直是拆东墙补西墙,大错特错! 舌
张晓娜知识说
2024-08-19 17:42:56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