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抽书# 【乐舞之美:丝路石窟中的乐舞世界】抽送8开精装书一册。
一曲1000多年前佛国乐舞世界的文明交融,盛乐回响!10余位考古学、音乐史、舞蹈史、民族器乐等学术界卓有成绩的学者专家的权威解读!300余幅光影独特,细腻动人,画质优美的摄影作品,让我们与悠久的乐舞图像进行穿越千年的交流。雅昌印刷,品质保证!
1907年新春伊始,在前往敦煌,发现莫高窟藏经洞之前,英国探险家奥莱尔·斯坦因带着他的中国翻译兼助手——被称为“蒋师爷”的蒋孝琬,还有2个本地向导、50个劳工、以及25头骆驼,根据一套从英国带来的新书《穿越亚洲》中的旅行记录,来到了罗布泊沙漠与阿尔金山交汇点的一处绿洲,一个叫做米兰的小镇。
此时的斯坦因,心思重重,很是焦虑,因为他担心他的竞争对手——法国人伯希和,在他之前赶到楼兰。斯坦因和他的团队,已经在沙漠中寻找了11天,还是一无所获,于是,他承诺给第一个发现楼兰遗址的雇工一大笔钱。在利益的驱动下,团队的积极性大大的提升,一个驮夫爬上了一座小土丘,指着东方地平线上的一个小土包,兴奋的手舞足蹈,那是一座楼兰王国的佛塔遗址。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斯坦因带领他的队员和劳工们,顶着刺骨的寒风,在遗址黄沙中不停地挖掘,不仅发现了很多汉文的碎纸片、佉卢文的木简、犍陀罗风格的佛像雕塑残件,还在佛寺遗址的墙基发现了众多精美的壁画,当斯坦因看到其中一组画时,令他瞠目结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欧洲古典绘画技法绘制的一排身穿红色上衣,留着奇怪卷曲的发型,头后是圆形的光环,高鼻深目,皮肤白皙,明显欧罗巴人相貌特征的半身像,最让他吃惊的,是这些人身后都有一对健硕的翅膀……让人想起,荷马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2至公元前8世纪时古希腊彩陶瓶上的天使形象。
这些当时被称为“天使”的形象,出现在公元三世纪左右西域佛国的寺庙遗址中,他们显然不是为古希腊诸神服务的,无疑是为佛陀护法的。据学者们分析,他们很有可能是佛经中的“乾达婆”——一种身上散发着香气,常用乐舞微妙境界来传达佛法的天人,之后,我们中国人给他取了一个特别诗意的名字——飞天。
文中提到的“天龙八部”,是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统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许多大乘佛经中叙述,当佛陀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
“乾达婆”也被称为“香音神”,是一种不吃酒肉,身上能发出浓烈香气,并且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天神,也是服侍诸神,专管奏乐演唱的乐神之一。
与“乾达婆”时常相伴,出现在佛教石窟壁画与雕塑中的,是以优雅身段,曼妙舞姿著称的“紧那罗”,他们总是一起翱翔于庄严神圣的天宫仙境中,奏乐舞蹈,自由飞扬,护持佛法。飞天,即飞行的天人,应该包括了乾达婆与紧那罗。佛经中说,每当天上举行佛会,他们便凌空飞舞,抛洒鲜花,以作歌舞,用歌声、舞姿、音乐、鲜花、食物供养诸佛。
从佛教起源的古印度时期,音乐与舞蹈就被赋予了“供养”“歌颂”“教化”“礼赞”的关键作用,他们也是传法的重要形式,为信仰者带去绚烂绝伦、清净美妙的天宫佛国、世外境地。
中国古代乐舞的交流以“西乐东渐”为主要传播脉络,大量的西域,甚至欧洲、非洲的乐舞、乐器、乐伎以丝绸之路为通道,为中华民族乐舞艺术发展注入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元素。来自古印度、西域诸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乐般国鼓舞”“安国乐”“高丽乐”“疏勒乐”“高昌乐”“康国乐”,在传入中原宫廷后,成为隋唐“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促进宫廷乐舞的整合与重构,再与汉民族传统的“清商乐”相结合,逐步发展为隋初的《七部乐》,隋末的《九部乐》,以及唐初的《十部乐》,并最终在民间盛行。
古代佛教乐舞从印度次大陆、中亚腹地,与佛教经典、造像艺术一同进入西域诸国,传播至华夏中原大地。这一路,他不仅融合了不同民族的元素、不同地域的特色,不同国家的审美,不断地进行艺术蜕变与演化,虽然在二千多年的传播历程中,很多乐器、乐谱、舞蹈的实物都已失传,但幸运的是,他们以美术图像或乐谱写本的形式,最终呈现在当代人的面前,让我们能在一千多年后,遐想古人吹拉弹唱、翩翩起舞时的绚烂多姿,浪漫洒脱。
在编《乐舞之美》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被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反弹琵琶、胡璇胡腾舞蹈所吸引;被云冈“五华洞”音乐窟中,筚篥箜篌古代乐器所着迷;被麦积响堂石窟中,婀娜多姿,自由翱翔的飞天所牵引,一派多么天籁悠扬、祥和宁静的极乐世界的美妙景象啊!
三年的时间,我们邀请了多位在考古学、音乐史、舞蹈史、民族器乐等学术界卓有成绩的学者专家,按不同主题,从不同角度撰写了既有学术性,又通俗易懂的学术文章;还亲自去往国内外十几处博物馆、石窟寺等地考察,并在十几万张图片中,遴选出300多幅光影独特,细腻动人,画质优美的摄影作品,作为本书的配图;我们还专门请艺术家创作了音乐视觉化、石窟手绘插图等当代视觉表达元素,让它们与悠久的乐舞图像进行穿越千年的古今对照。
我们编《造像之美》与本书的初衷,除了文化弘扬与知识普及以外,还要给观者传达一种至臻至美的优雅,所以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力图让当今设计与古代经典相得益彰,使这本书为读者呈现美轮美奂,妙不可言的阅读感受!
这本《乐舞之美:丝路佛国的乐舞世界》即是《造像之美》的延续,也是在《造像之美》基础上,更深入细致的切片,是1000多年前佛国乐舞世界文明交融,盛乐回响的当代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