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初,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与彭德怀就战争局势产生争论,彭德怀不仅拒绝了金日成

洋洋爱说史 2024-08-28 17:36:20

1951年初,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与彭德怀就战争局势产生争论,彭德怀不仅拒绝了金日成乘胜追击美军的要求,甚至直言:“要追你们自己去追!” 这场冲突发生在1951年初刚结束的第三次战役之后。 随着志愿军又一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便提出了希望志愿军乘胜追击的要求,然而这一要求却遭到了彭德怀的拒绝。 在彭德怀看来,战争并不能只看当下的情况,更应该考虑到长远的形势才能做出决策。 眼下志愿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场战争给前线士兵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同时在恶劣的天气和地势中战斗也使得士兵们身体和心态都略显疲态。 这种情况下,倘若坚持所谓的“乘胜追击”,只怕会加剧前线士兵的伤亡,这对于战争的后续开展是相当不利的。 有了这样的考量,即使面对苏联战争顾问拉佐瓦耶夫和金日成共同的指责,彭德怀也毫不畏惧,更是不惜拍案而起,以表达自己的态度。 这场争论最终以斯大林对彭德怀决策的支持画上句号,从这个小插曲中也能看出彭德怀在战争中展现出来的指挥才能以及强大的作战能力,而这件事也只是彭德怀在朝鲜战争中强大军事能力的冰山一角。 在志愿军同美军交手的第二次战役中,彭德怀就曾采用过“钓鱼战术”。 1950年11月,面对麦克阿瑟组织的反扑,彭德怀不慌不忙,主动命令志愿军后撤30公里,给敌军透露出一种打不过的假象。 等到敌军信以为真深入我军设置的包围圈后再一举将其歼灭,这场战役中,志愿军共歼敌三万六千多人,初步地扭转了战争局面。 1951年5月开始一直到战争后期,彭德怀更是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的战术思想。 这种战术思想不仅帮助志愿军取得了歼敌25万余人的不错战绩,更为后续的停战谈判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所谓“零敲牛皮糖”本意是说中国农村在制作牛皮糖这种粘力很强的糖块时,常采用一块一块的将其敲下来的方法。 彭德怀将其运用到战场上,便是通过一点一点地歼灭敌军的一部分兵力,从而达到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军进行歼灭的战术思想。 这种战术使得始终持续小规模作战,既不会有大规模战争那样惨痛的伤亡,还可以对敌军的军事实力产生严重的削弱。 随着多次小规模作战取得成效,敌军不仅军事实力被削弱,士兵的士气也被大大打击,对于扭转战争局势来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彭德怀以及中国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作出的贡献是相当大的。 战争中不仅需要拥有必胜信念视死如归精神的军队,更需要一个时刻能够根据战争局势作出准确判断的决策者,彭德怀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令人信服,就连斯大林都称赞他为“当代军事家”。 当然了,以彭德怀为代表的中方军队在这场战争中,能够拥有绝对的指挥权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也是十分重要的。 事实上,在战争初期,中方决定加入战争时,中朝对于军队指挥权的归属问题是有着一定分歧的。 朝鲜领导者金日成认为,这场战争发生在朝鲜,同时涉及的主体也是朝鲜,军队的指挥权理应归朝鲜所有。这种言论虽然看起来没有任何逻辑漏洞,但却十分不符合现实情况。 要知道当时的朝鲜军队遭受重创,在强大实力的美军面前根本无力抵抗,而中国志愿军的加入不仅为他们带来了有力的军事支援,更是带来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众多作战技能。 因此在这种前提之下,中国军队掌握作战指挥权对于整个战争的胜利才更加有保障。 基于种种考量,最终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慎重裁决下,作出了由中方统一指挥军队的决定。 而这个决定根据后来战争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可以说指挥权的统一为这场战役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1014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