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是个男的,不抽烟,不喝酒,但却有一个特别的爱好。 他特别喜欢买衣服、买鞋子,给自己买,给老婆买,给孩子买,只要喜欢,说买就买,一点也不含糊。 有时候,我们笑话他说: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这么喜欢买衣服?他摇摇头苦笑,然后意味深长的说:“自己的童年就是一场噩梦,如今回想起来,心里依然很疼,现在我自己能挣钱了,我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生活,不用羡慕,不用乞求,更不需要看他人的脸色,小时候太苦了,现在是为了满足自己曾经的缺失吧。” 朋友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红红的。 朋友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工作人,家里条件并不差,然而,他的童年生活可以用悲惨来形容。 他家里兄弟二人,他是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他和弟弟相差三岁。 按说,他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父母应该是非常疼爱他才对,然而,从他记事起,他就没有感受过被父母爱的幸福,他的生活是自己靠自己。 上小学三年级,学校组织去看电影,每个人要交两块钱,他回家问母亲要,母亲指着他的鼻子恶狠狠的说:“看什么电影,就知道花钱,我和你爸就那点工资,要养你们两个,哪里有钱给你看电影,想去看就自己想办法。” 他有什么办法?老师天天在班里催,他上课都不敢抬头看老师,最后,他鼓起勇气,去小叔家找小叔要了五块钱。 隔三天,弟弟过生日,母亲给弟弟买了全身的新衣服,定了蛋糕,还买了玩具,原来家里根本不是没钱,只是他要用的时候才没钱。 其实他一直都知道,自己在家里与众不同。 他们一家四口出门,父母和弟弟穿戴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只有他,显得格格不入,他的鞋子是烂的,如果不是自己动手用针缝补一下,一定会露出脚趾头,他的裤子不是短一截,要不就是长一截,上衣也是,没有一件是合适的。 他的母亲从来不给他买衣服,他的衣服不是父亲穿剩下的,就是弟弟不喜欢穿的,他永远只能捡旧衣服,因为穿的奇怪,他在学校常常被同学嘲笑,但从来都是他自己给自己疗伤,因为父母从来没有过问他的一切。 后来,他就发奋学习,是想让父母看见他,也是想自己争口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然而,父母并没因此而多看他一眼,上大学他依然是自己打工挣生活费,挣学费,一路走来家里都不管,大四那年,因为要写毕业论文,要实习,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出去打工,离毕业还有四个月,他张口问父母两千元的生活费,母亲说:“我们那有钱,你弟弟上的私立大学,一年学费一万多,每个月生活费一千多,我们工资还不够他自己用的呢?” 听了母亲的话,他哭了,母亲已经忘记了,他也是他们的儿子。 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了省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父母知道后,打电话给他说:“我们年龄大了,工资也不高,你弟弟的学费你承担一部分。”后来有两年,在父母的要挟下,他承担了弟弟上学的一切费用。 他结婚的时候,父母什么也没有给他置办,好在,他岳父岳母人好,特别理解他,什么也没有要求,还帮他们在省城首付买了房子。 父母看他在省城买了房子,居然厚颜无耻的说:“如今你是可以了,但不要忘了,是我们把你养大的,你弟等两年也该结婚了,你以后工资省点花,攒点钱,到时候帮你弟买房,替我们分担一点压力。” 他听后笑了,很心酸的笑。 最让他伤心的应数那年,他爱人生小孩,母亲没有来伺候月子,他找了月子中心,从月子中心回家后,因为他工作忙,没有办法帮助爱人,所以,他想让母亲来帮忙照顾一段时间,母亲来了一天,看了一眼,说了一句让他绝望的话:“一代不管两代人,再说我忙的很,可没时间帮你带孩子。” 那时候,母亲已经退休两年,并且身体健康,她所谓的忙,只不过是为了回去给弟弟做饭。 弟弟上的私立大学,钱花的不少,却什么也没学,大学毕业后,回了老家县城,不好好找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就出去找个活干两天,不高兴了就在家躺平,什么也不干,但照样有人做好饭端到面前,照样有花不完的钱,而他....... 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父母对他所做的一切,他都忍不住心痛,他时常问自己:我是父母亲生的吗?为啥一路走来父母这样对我? 后来他想开了,既然父母没有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他何必一直强求呢? 如今,他挣钱了,对父母也不错,该尽的孝心他尽到,该赡养依然会赡养,只是他放过了自己,不再纠结父母对他如何,也不再去讨好,他只想好好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对自己好,对老婆好,对孩子好。 他说,因为小时候穿过太多不合适的衣服,所以挣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也不穿不合适的衣服和鞋子,只要喜欢,想买就买。 虽然他很喜欢小孩,但他坚持只要一个孩子,他说:父母给的影响太大,他怕自己有两个孩子后,会变成父母的样子。 他的话说的凄凉,让我想起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的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想,我的朋友亦是如此!
我有个朋友,是个男的,不抽烟,不喝酒,但却有一个特别的爱好。 他特别喜欢买衣服
王姐日记
2024-08-31 19:43:48
0
阅读:89
专门吊打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