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16次高考,35岁"高考钉子户"终于去上大学了!这个曾经被称为"复读狂人

洛风阐社会 2024-09-02 11:47:26

16年,16次高考,35岁"高考钉子户"终于去上大学了!这个曾经被称为"复读狂人"的男子,为何突然改变主意?是什么让他放弃了心中的"清华梦"?然而,当他说出"35岁耗不起了"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   2024年9月1日,南宁车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在这个喧闹的环境中,有个35岁的人背着个书包,默默地站在站台上,等着开往广州的高铁。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唐尚珺。   唐尚珺站在那儿,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五味杂陈。周围都是年轻的面孔,有的是刚高考完的学生,有的是陪孩子上大学的父母。   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而唐尚珺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是的,你没听错,这个35岁的大叔也是要去上大学的!   高铁进站了,唐尚珺跟着人流上了车。他找到自己的座位,是个靠窗的。坐下来后,他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肩上的重担。   列车缓缓启动,唐尚珺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他想记录下这个特殊的时刻,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旅行,而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坐在那儿,唐尚珺的思绪开始飘远。他既期待又紧张,想着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又忍不住回想起过去16年的高考经历。   16年啊,说起来容易,可对唐尚珺来说,这16年可真是跌宕起伏,充满了酸甜苦辣。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参加高考时的情景,那时的他,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满心期待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惜事与愿违,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年轻的唐尚珺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决定继续复读,为自己的梦想再拼一把。   就这样,唐尚珺开始了他漫长的高考之路。谁能想到,这一复读就是16年。在这16年里,唐尚珺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起起落落。   他多次被名校录取,却一次次放弃。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这些让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的学校,在唐尚珺这儿却成了"将就"的选择。   为什么呢?因为唐尚珺心里有个更大的目标——清华大学。这个名字,就像是被刻在他心里一样,成了他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   回想起来,唐尚珺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一开始的目标其实挺朴实的,就是"至少上个二本"。可是随着成绩的提高,他的野心也跟着膨胀了。   每次看到成绩有进步,他就觉得离清华更近了一步,这种希望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可能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自己内心的追求,总之清华在他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了一种近乎执念的存在。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唐尚珺一次次接近目标,却又一次次与之失之交臂。每次失败后,他都要经历一番痛苦的心理调适。     有时候,他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执着了,是不是应该接受现实,选择一个还不错的大学。但每次,他都能重新振作起来,继续他的追梦之路。   这种坚持,对唐尚珺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他不断进步,另一方面,长期复读也给他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社会上对他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有人佩服他的毅力,认为他是追求梦想的典范;也有人觉得他太固执,认为他是在浪费时间。这些不同的声音,都给唐尚珺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随着时间流逝,唐尚珺也开始产生了一些疑虑。年龄越来越大,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方向,内心也产生了矛盾。   社会期望他尽快步入正轨,找份工作,成家立业。可他的理想却还没有实现,内心的那个声音一直在催促他再努力一把。   就在唐尚珺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时,2024年的高考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年,他考了601分,这个成绩在普通人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了。   但对于唐尚珺来说,这个分数既让他欣喜,又让他失落。欣喜的是,这个分数已经很不错了;失落的是,这个分数距离清华的分数线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面对这个结果,唐尚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中。他既不满意这个成绩,又有些无奈。他开始理性评估继续复读的得失,是否应该放下执念,选择一个还不错的大学。   最终,在权衡了各方面因素后,唐尚珺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他选择了华南师范大学的信息工程专业。   这个决定的背后,有很多现实因素的考虑。首先,他已经35岁了,已经无法再耗下去了。其次是时候为未来做长远打算了。   面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唐尚珺既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又有些担忧能否适应。但无论如何,他决定以成熟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对于那些可能处在类似境况的人,只能说梦想很重要,但也要学会平衡梦想与现实。有时候,及时调整人生方向需要莫大的勇气。   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重要的是,无论何时开始,只要我们勇于追求,就永远不晚。

0 阅读:31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