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转型面临严酷现实,未来的能源转型将何处去? “能源转型”的概念出现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并在吉米·卡特总统的推动下得到广泛推广。它指的是全球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这一转变是由政府政策、《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以及能源储存和效率方面的技术进步推动的。 美国此前曾经历过能源转型。大约从1850年开始,煤炭消耗量开始上升,最终取代木材成为美国人的主要能源来源。 在上个世纪,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量稳步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煤炭消费起初有所下降,直到本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复苏。核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加速发展。 有人可能会说,在煤炭消费再次开始上升之前的一个世纪里,从煤炭到石油和天然气的部分转转型。随着煤炭消费量再次下降,这种模式在本世纪再次出现。然而,这种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天然气取代了发电厂的煤炭,可再生能源的崛起起了次要作用。 这种模式显示了从煤炭的转型,但并不是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全面转型。事实上,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一直快于可再生能源的增长。 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有九年的总能源需求增长超过了可再生能源满足能源需求能力。唯一的例外是2020年,当时新冠疫情大流行严重影响了能源生产。 这些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可再生能源不能跟上整体能源需求的增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获得增长,那么其他能源就必须弥补赤字。这意味着化石燃料的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继续上升。 因此,到目前为止所发生的并不是一些人所描绘的能源转型。煤炭消费量正在下降,但总体化石燃料消费量仍在增长。因此,一些人把目前的情况称为“能源扩张”,而不是“能源转型”。 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能源政策需要反映严峻的现实。通过鼓励和激励能源转型的政策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以能源转型为前提的政策到位——而这种转型没有实现——它可能会导致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飙升的未来。 总之,虽然能源转型的概念仍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目标,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离真正实现摆脱化石燃料的转变还很遥远。数据显示,全球能源需求继续超过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导致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持续增加,碳排放不断增加。 因此,能源政策必须以当前能源格局的现实为基础。政策制定者必须在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维持稳定和负担得起的能源供应的实际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否则,我们将在未来几年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经济中断的风险。转型不仅需要雄心壮志,还需要务实和精心规划,以确保能源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能源转型# #能源转型的思考# #碳中和挑战# #加速能源转型# #全球气候探讨#
全球能源转型面临严酷现实,未来的能源转型将何处去? “能源转型”的概念出现在1
睿诚评世界
2024-09-05 11:29:5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