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介入别人的因果,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有两个职业,做起来会很难,甚至根本就做

锦书评文化 2024-09-07 20:11:36

不要介入别人的因果,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有两个职业,做起来会很难,甚至根本就做不到。 这两个职业,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 两者相比,医生的影响力更大更直接,他们可能会直接改变别人的一生,遇到一个有高尚医德,高超技术的医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全社会的福祉。 作为医生这个职业本身,有一点比教师好。毕竟,他们面对的病患要么是成年人,要么做决定的监护人是成年人,只要说清原委利弊,医生就可以不介入他人的选择。 医生可以建议,但决定权在别人,一旦病患或家属决定了,医生尊重对方的选择,做好自己能做的就行。 可是教师不行啊。 如果不是高校或者成人教育机构的教师,那么,面对的工作对象就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意味着什么? 心智不成熟,不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容易冲动,加上每一个人本性中都有的惰性,另外,青春期的孩子还叛逆。 教师要对他们做的事,是传道授业解惑,但这一点,对于有求知欲的孩子来说,是求仁得仁。 可如今,在很多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且能够接受他人的点化教导的。 有一句话:世界上最难的有两件事,一个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一方主动给予,另一方欣然接受,则难者亦易矣; 一方主动给予,另一方被动接受,虽有难度,给予方通过努力,也可降低难度系数; 一方主动给予,另一方拒接,若给予方偃旗息鼓就此作罢,倒也风平浪静,无波无澜。 还有一种情况,一方主动给予,另一方也不拒绝也不接收,如入定的老僧,那给予方该怎么办? 教育的最好结果是第一种。 第二种次之。 第三种,一个有良知的教师,是很难做到偃旗息鼓,听之任之而不管不顾的。 第四种,教师作为给予方,经常会无奈甚至抓狂。 若遇到第三、第四种情况,对面的教育对象尚能淡定以待,只怕老师要先疯了。 所以,你看,说起来不要介入别人的因果,但老师那该死的责任心,能做到不介入的有吗? 也许有,但只怕是极少。 大多数老师依然像唐吉诃德一样。 呀!做教师难,做一名生源不怎么好的学校老师更难,若这名老师还责任感爆棚,那简直是孤勇者!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0 阅读:24
锦书评文化

锦书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