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闽赣苏区的一个司令叛变,带着部队下山投敌,只剩下60多个干部被奋力突

鸿史来了 2024-09-21 11:59:00

1935年,闽赣苏区的一个司令叛变,带着部队下山投敌,只剩下60多个干部被奋力突围。其中两个红军高级干部,却在围剿中神秘失踪。 1935年,闽赣苏区的局势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国民党重兵围剿,战况恶化,红军损失惨重。

(参考信源:党史文苑2000-02-10——《原闽赣省苏主席杨道明的坎坷人生》) 而就在这时,闽赣苏区的司令员宋清泉突然叛变,这场叛变不仅导致了我军大量干部被俘和牺牲,还让两位红军高级将领——杨道明和钟循仁——神秘失踪。 从此,关于他们的下落成了一个悬案。 建国后,虽然红军和国民党的战事已然落下帷幕,但杨道明和钟循仁的失踪却一直没有得到解答,几十年来,党内和军内都在寻找他们的踪迹,但始终毫无音讯。 难道他们在那场战乱中已经不幸牺牲?还是说,他们在某个角落隐姓埋名,继续为革命事业默默贡献?53年后,一位高僧突然现身,揭开了这一谜团。原来,这位神秘的高僧,就是当年的杨道明! 这位高僧又是如何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1935年,国民党正在对闽赣苏区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局势已然危急。而在这紧要关头,掌握指挥大权的司令宋清泉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叛变。 他与敌方秘密接触,将我党的重要情报告知国民党,直接导致了大批红军干部被俘和牺牲。 宋清泉的叛变是一次彻底的背叛,不仅暴露了红军的作战计划,还让士气本已低迷的红军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杨道明和钟循仁作为苏区的高级领导,目睹了这一切,他们不仅要面对国民党的重兵压境,还要处理宋清泉叛变带来的巨大冲击,可以想象,当时的局面有多么混乱,部队士气一落千丈,指挥系统几乎瘫痪。 在这场乱局中,杨道明和钟循仁深知,必须要采取紧急措施,否则整个苏区将面临灭顶之灾。他们当即决定要迅速撤离,带领剩余的部队突围。 然而,宋清泉的背叛让他们的计划大打折扣,宋清泉不仅没有积极组织突围,反而趁夜带着剩余的部队下山,投奔了国民党,而杨道明和钟循仁则带着剩下的几名战士,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突围无望后,杨道明和钟循仁只能选择逃亡,那时候,国民党的部队已经包围了紫山,红军剩下的兵力微乎其微,虽然他们成功避开了敌军的追捕,但接下来的问题是: 他们该何去何从?继续战斗显然已不可能,而一旦被抓,他们将面临死亡的命运。 杨道明和钟循仁决定隐姓埋名,他们选择了躲进山中的寺庙,借助佛门的清净,暂时摆脱国民党的追捕,在这条逃亡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佛门高僧品香法师。 幸运的是,杨道明和品香法师曾在毛主席的介绍下见过面,这段旧缘让他们获得了庇护,于是,杨道明在寺庙中剃度出家,取法号馨扬,而钟循仁则取名妙圆,从此,他们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在寺庙里,杨道明和钟循仁过起了与青灯古佛相伴的日子,尽管他们已经遁入空门,但心中的革命理想从未熄灭,杨道明依然坚持为百姓做事,利用自己在寺庙中的身份帮助地下党的同志们隐蔽,躲避敌人的追捕。 时间飞逝,隐居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直到1981年,钟循仁因病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特意嘱托杨道明:“不要公开我们的身份,让中央和家人知道我们还活着。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没有为革命作出贡献,不应该打扰国家和组织,”钟循仁的这些话让杨道明深感愧疚。 对于杨道明来说,这不仅是他最亲密的战友的去世,更是他心中沉重的负担,钟循仁走后,杨道明一直遵守着这个秘密,不向任何人透露他们的真实身份。 尽管他在寺庙里继续帮助当地百姓,每年将寺庙的部分粮食上交给国家,但内心的愧疚却一直压在他的心头,他始终觉得自己和钟循仁没有完成革命的使命,没有为党和人民做出足够的贡献。 1988年,杨道明意识到,自己已年迈,时日无多,他突然感到,如果继续隐瞒下去,这段历史将永远成为党史上的一大悬案,于是,他决定将真相说出来,告诉党组织他们当年的经历。这一决定不仅是对自己心灵的释放,也是对历史的负责。 他联系了党史的工作人员,详细交代了他和钟循仁当年的逃亡和隐居经过,原来,在紫山被包围时,钟循仁和杨道明曾带领几名战士逃入深山,他们深知,长久躲藏不是办法,红军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在山中苟且偷生。 这段迟到的历史真相,让几十年来寻找杨道明和钟循仁的悬案终于有了答案,而对于杨道明来说,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解脱,更是对历史的交代。

0 阅读:247
鸿史来了

鸿史来了

军情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