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75 岁老兵,瞒着家人,带着 1000 元骑行 1000 多公里来到武汉。皆因 50 年前连长的那句话 —— 武汉长江大桥很美,一定要去看看。 这不仅是对一座桥的向往,更是对老连长的思念,仿佛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约定。 陈有银,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无法磨灭他心中的那份执着与信念。 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年代,国家需要热血青年的奉献,陈有银毅然响应号召,于 1970 年应征入伍,成为了河南开封空降兵某部的一名战士。 初入部队,陈有银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憧憬。而在众多战友中,连长黄火生给陈有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火生是一位来自武汉的军人,在训练之余,他常常提起自己的家乡武汉,对武汉长江大桥更是赞不绝口。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仿佛在讲述一个传奇的故事。 “那桥身坚固无比,气势恢宏,站在桥上,你能感受到长江的奔腾不息,能看到整个城市的美景。” 从那一刻起,去武汉看长江大桥,成了他心中的一个梦想,一个遥不可及却又充满诱惑的梦想。 2024 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对于陈有银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他那颗沉寂多年的心再次被点燃,他决定去实现那个埋藏在心底 50 年的梦想 —— 去武汉看长江大桥。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但他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他瞒着家人,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他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 1000 元积蓄,收拾了 3 套换洗衣服,带上 4 个馒头和 3 瓶水。这些简单的物品,承载着他的希望和梦想。 8 月 8 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陈有银骑着自行车,从西安蓝田县华胥镇出发。 一路上,陈有银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那炽热的阳光仿佛要将大地烤焦,但陈有银心中的信念却如同火焰一般,越烧越旺。 有一次,陈有银在一个偏僻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给他端来了热茶和食物,还和他聊起了自己的故事。 原来,老人也曾是一名军人,他理解陈有银的执着和信念。老人的鼓励让陈有银深受感动,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经过漫长的跋涉,陈有银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武汉。这座繁华的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然而,对于初来乍到的陈有银来说,武汉实在是太大了。 他向路人打听长江大桥的位置。一位年轻人匆匆走过,陈有银连忙上前询问:“小伙子,请问长江大桥在哪里?” 年轻人停下脚步,指了一个方向,说道:“往那边走,应该就能看到。” 陈有银感激地谢过年轻人,便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他走了很久,脚步越来越沉重,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依然没有看到长江大桥的影子。陈有银没有气馁,他决定一座一座地找。他从北向南,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之旅。 一座又一座长江大桥出现在他的眼前,那雄伟的身姿让他惊叹不已。他站在桥头,静静地凝视着这座大桥,感受着它的宏伟与壮观。然而,他总觉得这不是自己心中的那座最美的桥。 9 月 5 日早上,陈有银站在武汉的街头,望着眼前的繁华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终于来到了这个梦想中的城市,看到了那座令他魂牵梦绕的长江大桥。那雄伟的身姿,那壮丽的景色,让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长江大桥桥身上的钢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在诉说着它的辉煌历史。陈有银站在桥上,感受着微风的吹拂,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然而,9 月 7 日晚上 11 时,陈有银迷了路。于是,他来到路边的警务站,向民警问路。民警了解情况后,为他联系家人。同时,他们还为陈有银提供了食物和水,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9 月 8 日上午 9 时,陈有银的儿子陈东毅开车从西安来到武汉,将老人接回了家。陈东毅看到父亲疲惫的样子,心中充满了心疼。他责怪父亲不该瞒着家人独自出行,但同时也为父亲的勇气和执着感到骄傲。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忘记了自己的梦想。陈有银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都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西安75岁老兵,瞒着家人,带着1000元骑行1000多公里来到武汉。皆
洋洋爱说史
2024-09-21 23:35:14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