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说孩子校内外如何兼顾的事,小学生怎么做时间管理比较好。
我近期给Joshua、Eric定六年级、四年级的时间规划和安排,从开学前一周开始和孩子讨论,到现在都快9月底了,我们还在不停“优化”中。
删删改改、修修补补,也会有一些意外和突发,遇到卡点就拉着孩子们简单讨论一下,如果遇到目前来说不能调整的,就先做暂缓,等下学期再优化。毕竟时间表和目标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要匹配孩子的阶段性发展和需求。
落地执行的时候记得关注“留白时间率”,具体的数值大家可以回看这条算算看:。
你会发现每个阶段可能都会有一、两个学科,会占据孩子比较高的学习比例,一般来说超过10%的比例,就属于比较高的精力投入了,如果想取得更高的效果,这个比例可能还要再增。
但除非孩子决心够坚定,不建议超过25%比例,会过于消耗孩子的内在活力。(特殊阶段除外)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判断标准,可以参考我的建议——
· 小学低年级:学业第一,学习习惯、兴趣、态度的养成放首位,其他都是探索期,但要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
· 小学中年级:课外特长择合适的科目,逐渐积累基础,能崭露头角就去崭露头角,逐渐拉齐到和学业接近平等地位的部分。小学中年级是学业比较稳定,特长也比较容易出成绩的阶段。
· 小学高年级:学业第一,五下六上的校内成绩很关键。特长要把握机会,五年级是冲特长关键机会点的阶段,但无论特长的结果如何,六年级优先考虑学业和小初衔接。
· 初一初二:成绩好的孩子继续守住动态平衡之道,成绩差的孩子学业基本功要重新养成,课外特长的孵化不能弃,它是孩子未来人生的退路。
计划定好了,也不能只是父母的单向期盼,真正能让孩子把学业和课外兼顾起来的动力,是孩子自己也要感觉到“这是有盼头的事情”。所以在过程中的复盘、交流、以及对教育规划的提前沟通,对孩子也很重要。
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强大”了,比如自己时间管理能力更强了,自我调节能力更强了,对事情的分析看法更厉害了,更有勇气去做取舍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了,知道如何克制诱惑学会拒绝了……
多多积累这种更为底层、更为基础的”盼头“,它会成为孩子在寻找平衡路上的动力燃料[心]
#你好我的小孩##一起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