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被称为“芯片天才”的陈进带着天价科研资金逃亡美国,接下来的13年时间里,中国的芯片行业被迫陷入寒冬。这么多年过去,这个罪魁祸首怎么样了呢? 他是如何以一己之力将这么多科研资金转到国外的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陈进,生于1968年,家庭条件优渥,从小在“蜜罐”里长大。因为从小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人就给他买了一台计算机放在家里,但是陈进跟别人不太一样的是,他并不痴迷于电脑游戏,而是对电脑硬件设施很感兴趣。 长大后的陈进仍然保持着初心,在大学里继续学习计算机专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91年取得同济大学学士学位。 不愿意原地踏步的他,希望能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于是陈进在1992年去美国继续深造,在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钻研之后,他在1994年取得了得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接着于1997年取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陈进,顺利进入当地有名的芯片公司工作。他先后在美国IBM、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多项芯片设计与开发项目的负责人,接触到当时最新的芯片技术。 21世纪初,我们国家深刻认识到芯片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美国对我们进行了技术封锁,如果不立即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那么将对国家的发展非常不利。 于是国家计划投入大量资金来发展芯片技术,专门拨了大量经费用于科研开发,并承诺给予相关技术人员丰厚的待遇,旨在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进行技术研发。 2001年,陈进响应号召,回到上海交大组建了芯片研究实验室,带领团队从无到有,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顺利研究出了“汉芯一号”。 两年时间,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当时国外研究芯片可是用了五年时间,而陈进带领团队在两年之内就实现了芯片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国内芯片技术领域的空白,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陈进本人更是被誉为“芯片天才”,各种不要钱的溢美之词如纸片般地飞来,将陈进包裹在其中。陈进实现了名利双收,疯狂注册各种技术专利,奖项拿到手软。 当所有人都以为我们就要实现了芯片自主的时候,却不知道的是,在这看似祥和的幕后,一场骗局正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而罪魁祸首正是陈进。这是怎么回事儿? 事实上,陈进利用“瞒天过海”的计策,骗过了数名院士,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2006年春节前夕,一名神秘人发布了一则匿名的帖子——《汉芯黑幕》,这篇帖子将陈进彻底拉下了“神坛”,撕开了他光鲜亮丽的外衣,将其虚伪的真面目呈现给了世人。这个帖子里面到底说了什么? 这个匿名贴里面说的是,“汉芯一号”并不是陈进的团队研发的,他先是通过自己之前在美国的人脉购买到了摩托罗拉的dsp56800系列芯片,然后他将上面原有的摩托罗拉标志打磨掉,再加上自己的标志,这才有了“汉芯一号”。 陈进此举,不可谓不大胆,难道他完全没有想过东窗事发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吗? 事实上,这样做风险固然大,但自古“富贵险中求”。尤其是陈进在“汉芯一号”研发出来之后,又接二连三地研发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众人只顾沉浸在喜悦之中,都被陈进的“狼子野心”给骗了! 这个消息一出,在那个互联网并不普及的年代,仍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经过调查,可以证实的是,陈进“偷梁换柱”一事,确实是真的。 之后,陈进被撤职,并取消了其长江学者的称号。一时间,陈进一下子从高处跌落谷底,曾经风光无两的“芯片天才”,一夜之间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但精明的陈进在听到风声的第一时间携11亿科研巨款逃到了美国,试图躲避法律的制裁,出国之后的陈进将非法所得的科研巨款用来开了公司,依旧搞芯片研发,逍遥法外。 但是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并没有结束,“汉芯一号”造假事件让我国的芯片行业倒退了十几年,中国芯片行业因陈进一人之力被迫进入寒冬,实在令人愤懑,这件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完善科研资金管理和行业监管机制、推动芯片产业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芯片产业的崛起!
2006年,被称为“芯片天才”的陈进带着天价科研资金逃亡美国,接下来的13年时间
超哥评历史
2024-09-24 00:14:06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