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收敛财富,将卖官这件事发扬光大,汉灵帝的亡国之举 卖官鬻爵这件事,本来是国家没钱的时候拿来创收的手段,但汉灵帝刘宏将这件事发扬光大,彻底搞臭了卖官鬻爵的名声,让它成为了亡国之兆。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条这样的政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说的是当时的秦国发生了蝗灾和疫病,粮食严重不足,为了解决眼前的困境,始皇帝选择用这样的手段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汉朝也有差不多的记载,文帝时期规定“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卖官这件事就从特殊时期颁布的政令,变成了一项常设的国家制度。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对匈奴的战事,国家税收难以承担军费消耗,于是武帝“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置赏官,名曰武功爵”。 这时候的卖官,实际上卖出的是没有实质权力的爵位,甚至因为汉武时期对军费的需求,卖官一事造成了较大的弊端:“吏道杂而多端,官职耗废矣”。对这种做法的危害,大家是很清楚的,通常也是作为不得已为之的办法。 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为了给自己敛财,开始了肆无忌惮地卖官,他所出售的官职级别之高、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后世也少见的。 《资治通鉴》记载他“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而在汉代,三公基本代表着皇权之下最尊贵的地位,这个级别的官职都可以拿来买卖,足见汉灵帝的昏庸与荒诞。曹操父亲曹嵩的太尉之职,就是靠他贿赂中官和给西园捐钱买来的。 更过分的是就连朝廷正常任命的官员,在走马上任之际,也得向西园缴纳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费用。比方说被任命为巨鹿郡太守的司马直,就因为出不起这个钱而服药自杀。 临死之前,司马直写了一封遗书,“极陈当世之失,古今祸败之戒”,《后汉书》中记载了汉灵帝看到他遗书的反应:“帝为暂绝修宫钱”。 他对此有点反应,但不多,只肯暂缓自己的敛财进度,甚至也没有缓多长时间,不久之后依然故我。 正是因为汉灵帝的无所顾忌,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根本,导致了汉室最终走向了灭亡的深渊。 参考资料 《史记》 《后汉书》 《资治通鉴》 陈良:《汉灵帝的卖官与误国》《学习月刊》 2014年第5期#历史冷知识#
为了收敛财富,将卖官这件事发扬光大,汉灵帝的亡国之举 卖官鬻爵这件事,本来是国家
浩然说文史
2024-09-25 21:42: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