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常说的五服到底是什么?过去的农村规矩大,有规定说同村同姓不结亲,因为大多都在五服内。其实反过来就是说,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了,到了现在,出三服就已经不再亲近。 很多人听说过五服这个词,但是对于它是什么,怎么区分却有些茫然。 那么,五服到底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呢? 五服说白了,它是一种制度,一种丧葬制度,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丧服制度。源自周朝,同时这种制度也成熟于周朝,《周礼》中有详细记载。 我们今天只简单直白说五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丧葬制度,它又代表了几代人。 五服中的“服”,开始时代表的丧服的服。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去世后,根据别人穿的丧服样式,就能明白他跟去世者的关系亲疏,也能明白他跟去世者处于几服。 这种制度共有五种丧服,所以叫五服。 这五种丧服分别是:斩衰(zhan cui)、齐衰(zi cui)、大功、小功、锶麻。 五种丧服的区别非常明显,首先是布料不一样,其次是做工不同,最后是着服时间不同。 但是有一处相同的地方是,五种都是麻布。所谓的布料不同,是在麻布的基础上来区分。说白了就是要穿得很差,越差就代表跟去世者关系越亲近。 比如斩衰要用生麻布,也就是粗麻布。不加修饰,不做裁剪,直接拿刀砍,这里的斩就是砍的意思。生麻不裁,就会有不少碎丝穗耷拉下来,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谁穿这种?去世者的子女,关系最亲近的人,所谓披麻戴孝,说的其实就是这种,丧期也最长,三年。此外,丈夫去世,妻子穿的也是这种。 总之,就是关系最为亲近的一类人,才能穿这种。 齐衰是熟麻布,当然了,后面三种也是熟麻布。区别在于,齐衰的熟麻布比较粗,可以裁剪,也可以把边给敹上。 穿戴者为去世人的孙子辈,丧期也短,一般是一年。但是,这里有区别,比如母亲去世时,父亲也已经先去世,那么儿子要穿齐衰,丧期也是三年。 但如果是妻子去世,丈夫穿,丧期则是一年;祖父母去世,孙子孙女穿,丧期是五个月;曾祖父母去世,曾孙辈穿,丧期是三个月。 大功同为熟麻布,相较于齐衰的粗麻,它相对来说比较精细一些。注意是相对来说,做工上也比上两种要好。 穿戴者为去世人的娘家侄子,堂兄弟姐妹,出嫁的姐妹。比如小红的姐姐出嫁后去世了,小红身为同辈,其实也着丧服,就是大功,服丧期为九个月。 小功的麻布已经很细,穿戴着为去世人的外孙子女,去世人的外甥,去世人的姐妹侄子。 比如小明的外公外婆,舅舅,姨,这些人去世,他穿的为小功丧服,服丧期是五个月。 锶麻则是五种丧服中最精细的一种,穿戴者为去世人的重孙子女,姑爷,舅舅。 比如小明的高祖父母去世,小明的女婿去世,小明的外甥去世,小明需要穿锶麻,服丧期为三个月。 因此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关系网,而且它包含的面比较广,几乎将亲近的人,和所有沾边的亲戚都囊括在内。 从周朝发展下来,慢慢变成了只向男人一方倾斜。论服时,大多只说男人的关系,这叫内五服,也是父系制度,男权的一种变相体现。 而女人的关系,则称为外五服。古代说皇宫里有种特殊的群体叫外戚,其实就是太太后,皇后这些人的亲戚或身边人。 因此,农村论服时,也大多只说男人这一边。如果还拿小明来举例,分别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小明、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带小明在内,共是九代人,也叫九族。 古代说诛五服,或者说诛九族,就是由此而来。 比如小明犯谋逆大罪,被判诛九族,那么就是从他高祖辈开始杀,杀到玄孙辈,涉及到的男性全部杀光,可以想象是多大的杀伤面。(这里只说内九族。) 但是,我们要弄清楚一件事,古代诛九族可不像电视小说中那样,动不动就来一下。很少有人遭此酷刑,夷三族已经了不得了。诸葛亮族弟诸葛诞,魏延,记载中都被夷三族。 到了现代,对于五服和九族,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讲究,比如现代五服,只说关系亲疏,它跟原本的五种丧服制度已经没有多大关系。 现代农村,多用丧服颜色来代表,比如白、黄等等,仍然还披麻戴孝,但相较于古时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我们说一个有争议的点,从古代开始,关于五服,关于九族,就一直有内外之分,这也是个容易让人糊涂和茫然的点。 比如有人说五服,只说男性,遇到有个人反驳,说我们女人也入服,所以你说得不对。 再比如有人说九族,也是只说男性,遇到有人说他们那边九族内有女人,两个人又是争论不休。 其实两者都对,只不过把内五服和外五服,内九族和外九族混淆了而已。 真要正儿八经区分,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需要从《周礼》开始,仔细掰扯《大戴礼记》、《小戴礼记》等等古籍,而且还掰扯不出个所以然。 因为它属于一个问题,但却有两个正确答案。 现代农村人和城市人,对于五服其实没那么认真,也不是那么在意。 可是,在古代,这是非常严肃的事,五服之内的规矩繁多而严格。 至于说到底怎么样才好,就跟内外五服以及九族一样,需要个人见仁见智。 您觉得呢?
农村人常说的五服到底是什么?过去的农村规矩大,有规定说同村同姓不结亲,因为大多都
欣德看三
2024-09-27 14:29:4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