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陉---飞狐陉
老北京生活
2024-10-07 12:29:48
飞狐陉,也称飞狐口。该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飞狐陉一直是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蒙古大草原间的要隘,还是关内通往关外的重要孔道。
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涞源,古县名为飞狐郡取自飞狐峡而得名。据境内已出土的文物考证,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此定居,到商周时期已形成一定规模。春秋属晋国,战国时先属赵,后入燕境。秦属代郡,西汉置县名广昌。新莽时一度改称广屏。东汉初属冀州中山国,后属中山郡。晋属幽州代郡,晋末废置并入灵丘县。北周复置广昌县。隋改称飞狐县,隋末废置。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飞狐县,属河东道蔚州,因故城战乱暂寄治于遂城(今徐水县遂城),贞观五年(631年)徙今治,继隶蔚州,属河北道。五代时,飞狐县于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年)随蔚州陷入契丹。宋代,飞狐县先为辽境,仍属蔚州;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归宋,但不久又入辽境;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辽守将陈翊以蔚州降宋,飞狐县入宋后属云中路蔚州;宣和六年(1124年)金又攻取蔚州,飞狐县入金后属西京路蔚州。
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废蔚州,飞狐县改隶大同路弘州;同年复置蔚州,属上都路,仍辖飞狐县。明洪武初年,复名广昌县,属大同府蔚州,为山西省布政使司所辖。清代初属蔚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属直隶省易州。民国2年(1913年)属直隶省范阳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