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一天深夜,一名伪军匆匆跑到八路军司令部,从身上掏出一只黑棉鞋,司令员一见大喊:不好,出事了。 那是1942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冀南的夜空显得格外宁静,但第六分区司令部却笼罩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突然,一名伪军士兵气喘吁吁地跑进了司令部外围,手里紧紧握着什么。 当他掏出那只黑色棉鞋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我要见司令员!”他急切地喊道。 当司令员易良品看见那只黑棉鞋时,脸色顿时大变。 他立刻认出,这是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的鞋子! 心中瞬间一沉,他大喊:“不好,出事了!” 1942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 日军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使得根据地四处都是焦土,百姓流离失所。 日军通过建立碉堡和壕沟,实施“分割封锁”,妄图彻底切断八路军与群众的联系。 同时,他们还制造了大规模的“无人区”,将百姓赶进所谓的“人圈”,让原本生机勃勃的村庄变成了一片荒芜之地。 冀南地区,特别是第六分区,面临空前的生存压力。 八路军的抗战形势严峻,部队士气低迷。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冀南军区的政治部主任,刘志坚肩负重任。 他不仅要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中穿梭,还要时刻保持军队和群众的斗志。 自从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以来,刘志坚已经在革命战场上度过了十多年。 他曾参加过红军长征,经历了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等无数次生死关头。 那时他负伤在身,带着伤腿依然坚持行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他作为政治干部的象征。 刘志坚的革命生涯告诉我们,他从未畏惧过任何挑战。 1942年10月,冀南军区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明确要坚持游击战,带领群众抵抗敌人的封锁。 作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负责将会议精神传达给各个分区。 10月15日晚,他带领着一支小队急行军,穿过日军的封锁线,来到了第六分区。 然而,就在第二天拂晓,刘志坚一行人抵达枣强县大师友村时,却不幸落入了日军的包围圈。 敌人早有准备,密集的枪炮声突然响起,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命悬一线,刘志坚决定亲自突围。 他飞身上马,挥动马刀指挥突围。 但敌人的火力猛烈,机枪瞄准了他。 “咚!”一声枪响,刘志坚的腿部中弹,整个人从马上摔进了沟里,动弹不得。 伤势严重,他明白这次突围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他绝不能让机密文件落入敌手。 他强忍疼痛,迅速将随身携带的文件撕成碎片,并吞进了肚子里。 妻子的照片、怀表,他也埋在了土里。 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生死关头,刘志坚选择自尽。 他掏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却连续扣动扳机后,枪支却没有响。 原来,几天前他的手枪因为缺少一个零件,导致此刻竟然打不响。 刘志坚心中不禁苦笑,这命运的捉弄真是让人无法预测。 就在这时,几名伪军走了过来,其中一人轻声对他说:“刘主任,别怕,我们会想办法救你出去。” 刘志坚这才发现,原来这名伪军是八路军潜伏的情报员。 他在敌人内部潜伏已久,一直等待机会回到部队。 他决定帮助刘志坚脱困,脱下了刘志坚的一只鞋作为信物,准备传递消息。 事情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快。 那只黑棉鞋迅速被送到了冀南军区第六分区司令部,司令员易良品一眼就认出了鞋子的主人,立即将情况上报至军区总部。 消息传到129师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那里。 刘伯承得知后,立即下达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刘志坚。 计划制定得非常详细。 八路军通过情报网得知,日军并不知道刘志坚的真实身份,只知道抓住了八路军的“大官”。 他们决定将刘志坚押送到枣强县城进一步审问。这给了八路军营救的机会。 八路军迅速调集了三个主力团,沿押送路线布置了多道封锁线,准备伏击敌人。 一场营救行动悄然展开。第二天清晨,日军的押送队伍在路上行进。 日军中队长为避免功劳被抢,仅带了30多名日军和30多名伪军护送刘志坚,并未向其他队伍求援。 但当他们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时,八路军突然发动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伪军在开战后,直接卧倒装死,没有做出任何抵抗。 八路军战士趁机冲向刘志坚所在的车辆,成功将他解救出来,并迅速撤离。 得知被救走的“俘虏”是冀南军区的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日军中队长懊恼不已。 他大骂:“上当,上当,八路军真是神出鬼没!” 而在八路军营地里,刘志坚虽然腿部受伤,但仍在短暂休养后重新投入了抗日战斗。 这次惊险的营救行动再一次证明了八路军与群众的深厚联系。 伪军的帮助、情报工作的配合、精心的伏击策划,都让这次行动得以成功。 不仅如此,刘志坚以他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信念,为后来的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毛主席在1955年授衔时打趣他:“你就是那个劫法场抢出来的刘跛子!” 这一句话,不仅是对刘志坚个人经历的幽默评价,更是对革命精神的肯定。
1942年的一天深夜,一名伪军匆匆跑到八路军司令部,从身上掏出一只黑棉鞋,司令员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0-07 18:21:35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