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普洱发布”消息,9月20日上午9时,被告人王冕一涉嫌受贿罪一案庭审,在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始。这个王冕一原来是普洱市下属墨江县的县长。哈尼族人。 普洱市组织全市9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到场旁听,“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沉浸式”感受法纪威严。普洱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市中院、市检察院相关领导旁听了此次庭审。 应该说,这些年来,在严峻的反腐形势之下,很多地方都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廉政教育,为的是让领导干部从反面典型中吸取经验教训,树立起对法纪的敬畏之心,不致于滑入腐败的泥潭。 这些廉政教育方式繁多。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 1.各地各单位纷纷教立自己的警示教育基地,每年组织领导轮流参观,接受教育。看看当年的同事,如今成为了阶下囚。 2.编印相关案例汇编,下发给每名领导干部。有的单位还借机组织送书仪式、开展签名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3.组织领导干部每年签定廉结自律承诺书,列出若干项要求,领导干部一式两份签字。一份交给组织,一份自己留存。有的单位还要求必须放到桌面上醒目的位置。 4.定期请来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或者请纪检干部现身说法。或者请法院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进行普法教育。 5.组织领导干部到看守所、监狱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有的单位还要求回来后写体会文章。组织座谈交流。 以上只是列举了常见的几种教育形式,还不包括日常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生活会等固定载体。总之一句话,为了不让大家犯错误,组织上可谓苦口婆心,费尽心力。 如今呢,云南省普洱市又想出了一个新招式:让领导干部旁听腐败分子庭审的现场。用新闻报道里的原话,叫:“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沉浸式”感受法纪威严。 说实话,为了把这些让人不放心的干部教育好,组织上该想到方式都想到了,该走的形式也都走了。有的网友表示,就差拉到刑场上陪绑了。这要还是不收敛不收手,一心走歪路,那就后果自负了。 那么,这些方式到底有没有用呢?怎么说呢?有用,对有些人确实能起到警示作用。但对另一些人,则作用不大。 教育本是关口前移,但有的人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教育不是万能的,否则,呕心沥血的老师和苦口婆心的家长,培养的个个都是人才。有一句话,叫: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公务员向宪法宣誓后,没有教育,你要犯事后面就有法律跟着,而且代价昂贵,受用不起。 反观我们,花在教育提醒上的时间精力成本不可谓不多,然而对某些人却始终起不到警示的作用。反而培养出了很多两面人。一面高声表态,一面胆大妄为。 那就不如放弃幻想,少做无用功。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不教育,而是别把希望寄托在教育上。
据云南“普洱发布”消息,9月20日上午9时,被告人王冕一涉嫌受贿罪一案庭审,在普
士说心斯语
2024-10-08 10:54: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