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若千斤!2019年广西岑溪78岁老人陈月英省吃俭用7年,终于还清已故儿子200

洛风阐社会 2024-10-11 13:29:59

重若千斤!2019年广西岑溪78岁老人陈月英省吃俭用7年,终于还清已故儿子2000元贷款。当她说出"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时,银行工作人员泪目了。这位近八旬的老人为何如此执着?   陈月英老人那天走进岑溪农商行梨木支行的时候,腿都有点打颤。她手里紧紧攥着个布袋,里面装的可是她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啊。   这钱对她来说,可不只是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一眼就认出了这位老人。这些年来,陈月英没少来银行问东问西的。   每次来,她都是小心翼翼地打听还剩多少钱没还清。今天,她终于下定决心要把这笔钱还上了。   陈月英轻声跟工作人员说明来意,这一刻,她等了太久太久了。工作人员很耐心,看着老人颤巍巍地从布袋里往外掏钱,柜员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清点完毕,总共是3200多块钱。柜员确认这笔钱足够还清欠款了,朝陈月英点了点头。老人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这7年来的辛酸苦辣,恐怕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这么多年来,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说起儿子,陈月英的眼神有点恍惚。她回想起2012年那个时候,儿子躺在病床上,虚弱地嘱咐她一定要还清银行贷款。   那时候,她只是一个劲地点头,根本没想到这个承诺会让她背负7年的重担。这些年来,陈月英省吃俭用,拼命攒钱。她自己也有病在身,可从来不敢多花一分钱看病。   虽然生活艰难,但陈月英从未忘记自己的承诺,银行的员工们被陈月英的诚信和坚持深深打动了,商量着要不要帮帮这个可怜的老人。最后,大家决定自发组织捐款,给老人一些慰问。   没想到这一捐,居然筹到了9300块钱,比老人原本欠的还多。工作人员们都有些感慨。这个瘦小的老人,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诚信。   诚信,在当今社会似乎变成了一个有些沉重的词。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抱怨诚信缺失,但陈月英老人用她的行动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她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宣言,只是默默地、一点一点地履行着对已故儿子的承诺。这种诚信不是因为外界压力,而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想象一下,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为了还清区区2000元的债务,省吃俭用了整整7年。这种坚持,这种执着,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陈月英老人的坚韧更是令人动容。七年时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小段,但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晚年时光。   在这期间,她面临着高龄、疾病和贫困的三重压力,还要独自抚养年幼的孙女。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选择了坚强地面对。   她种砂糖橘、养鸡鸭、种红薯,用尽各种方法来增加收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陈月英老人的故事中,母爱的光辉尤为耀眼。儿子已经去世,她本可以不必为儿子的债务负责。   但她选择了承担这个责任,这不仅仅是出于对儿子遗愿的尊重,更是一种深沉的母爱表现。即便儿子已经不在人世,她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儿子的尊严和信誉。   当银行员工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他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不仅没有因为老人还款缓慢而苛责,反而主动发起了爱心捐款。这种自发的善举,体现了普通人内心的善良和同情心。   这种社会关爱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解。银行员工的行为,让陈月英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让她多年的坚持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这种认可和尊重,对于老人来说可能比金钱更有价值。   陈月英老人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它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信守承诺。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是否忽视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价值观?诚信、坚持、爱心,这些看似简单的品质,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陈月英老人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这些品质并不遥远,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去坚持。   陈月英老人的故事不应该只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应该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社会的问题,更看到改变的希望。

0 阅读:97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