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电影界常设这个“奖”那个“奖”的,花样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本身现在制作的电影就不多,而且烂片还占了90%以上,再搞那么多的奖项,基本上都是某个圈层的一个“把戏”而已,毫无公信力。 还是早期的“百花奖”绝对是民众的代表,因为它是由真正的广大喜欢电影的观众投票选出来的,二是当时的周恩来十分关心电影工作,关心电影“百花奖”的评选活动。 甚至可以这么说,电影“百花奖”是在他的指示之下开展起来的。 建国10周年大庆之后,1959年的11月间,周恩来在庆祝新影片展览招待会上,对电影工作有过重要的指示,到1961年的文艺座谈会以及电影故事片创作座谈会上,又指出:“文艺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就要通过实践,到群众中去考验。”又说,“文艺作品的好坏,要由群众来回答。” 根据周恩来这个讲话的精神,当时的《大众电影》杂志编委作出决定:从1961年开始,举办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暂定每两年一次(后改为一年一次)。 由广大电影观众投票,按票数最多的确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主角。 当时参加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投票的观众有11万多人,到了1963年第二届,选票便猛增至18万多张。 可见此项活动群众基础之雄厚,也可见周恩来的想法与广大观众的想法是多么息息相通。 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领导和群众想到一块儿了。 1962年夏,周恩来在某个文艺界集会的场合,向《大众电影》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询问“百花奖”的评选情况,当被告知《洪湖赤卫队》(1961)获得最佳音乐奖时,周恩来非常高兴地说:“这是革命的抒情歌剧,王玉珍唱得好,‘洪湖水呀浪呀浪打浪’啊,是多么动听啊!” 不过,在周恩来当时的设想中,好似“最佳”还应多一些。 他对有关人员说:“我认为赵丹(1915-1980)的《林则徐》(1959)不错,谢芳的《青春之歌》(1959)不错,杨丽坤(1942-2000)的《五朵金花》(1959)也不错。都没赶上这次评奖,总感觉有点儿不‘公平’啊!”说着,自己便爽朗地大笑起来。
这些年来,电影界常设这个“奖”那个“奖”的,花样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石坊青斜说娱
2024-10-11 13:45: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