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端(约516~558年),字仁直,西魏、北周时期的大臣,原名薛沙陁,执掌西魏

太基说历史文化 2024-10-14 00:58:02

薛端(约516~558年) ,字仁直,西魏、北周时期的大臣,原名薛沙陁,执掌西魏的北周太祖宇文泰让他改名为薛端,祖籍河东汾阳(今山西万荣县境内),他的祖父在世时迁居在冯翊夏阳(即今陕西韩城市)。 薛端少年时专心读书,不慕功名。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时,司空高乾推荐他为参军,并且还被赐予爵位为汾阳县男。然而此时的他见当时北魏的政局动荡,战乱不止,以至于他无心从政,于是他便弃官回乡。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朝廷内讧,孝武帝元修与权臣高欢之间矛盾加剧,以至于高欢发兵逼近京师洛阳,孝武帝元修西逃关中投靠宇文泰。于是宇文泰派大都督薛崇礼去镇守龙门(在今韩城市东北),此时的薛崇礼就带上薛端一同前往。 到了第二年,执掌东魏的高欢派军队西征攻打西魏,薛崇礼投降东魏,东魏数千军队向西渡过黄河占领了杨氏壁 (在今陕西韩城市)。于是薛端被俘,于是东魏军逼他向东渡河。 然而正当东魏军准备渡河时,恰值天色已黄昏,就在这时薛端便乘乱逃走。东魏军追赶不及,接着他就率领部队进入石城栅据守。使得东魏军劝降不成,又派军队来攻。 于是薛端率领军民虚张声势,布设疑兵,东魏军因此怀疑西魏增派了重兵,便退往河东,于是他便乘机收复了杨氏壁。宇文泰闻讯,立即派南汾州刺史苏景恕去镇守杨氏壁,同时将他召回朝廷,并任命他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 西魏文帝大统三年(537年)正月,高欢派三路大军进攻西魏。其中率领中路军的将领窦泰攻占了潼关。于是宇文泰率军袭击了窦泰,薛端因此参战有功。到了后来他又参加了收复弘农和沙苑伏击战,他都立有战功,因此他被加封为冠军将军、中散大夫,晋爵为伯。到了后来他又被改任丞相府东阁祭酒,同时他还被加封为本州大中正,官迁兵部郎中。最终他又得以官迁为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 薛端生性耿直,办事公正。他在吏部掌管选任官吏,注重选取有才能的人。尤其是对于贵族子弟中那些无德无才的人,不予录用或不予升迁。同时他在向宇文泰或西魏皇帝奏事的时候,直言不讳,不避权贵,因而受到宇文泰的赞赏,从而让他改名为“端”。 大统十六年(550年)秋季的七月,宇文泰趁高欢之子高洋取代东魏元氏政权,建立北齐之机,发兵东攻。此时的薛端被任命为侧路军元帅李弼的长史,被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于是到了九月,西魏军向东从潼关出发,前往洛阳。由于秋雨连绵,以至于军中的战马骡驴病死很多,从而导致士气不振。于是便在当年冬天,西魏军向西返回关中。 薛端回朝后,被改任为尚书右丞,仍然负责执掌吏部。之后他又得以官迁为吏部尚书,被赐姓宇文氏。由于他在吏部任职时间较长,选用的官吏多数称职。 废帝三年(554年)正月,宇文泰采纳谋臣苏绰、卢辩的意见,改定六官建制后,于是薛端被改为军司马,同时他还被加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侯。 557年,宇文觉取代西魏政权,建立了北周,是为孝闵帝。薛端被任命为工部中大夫,接着他再次被改任为民部中大夫,并且还得以晋爵为公,赐予食邑1800户。 由于当时晋国公宇文护摄政,以至于宇文觉不满宇文护的专横独断,于是暗中准备除掉宇文护。却因为消息走漏,以至于宇文护立即占领皇宫,召集朝臣,提出要废掉宇文觉的孝闵帝。此时的薛端提出异议,宇文护因此非常不满,于是便将他排挤出朝去任蔡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县西南)。在蔡州任上,他为官端正,受到吏民拥护。 过了不久,薛端又奉命被调到基州(故治在今湖北钟祥县南)担任刺史。当蔡州百姓知道他要调任时,纷纷要求他留任。然而他在到了基州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时年43岁。 薛端作为北周的开国功臣之一,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公正无私的品格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从而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同时他还在临死前留下遗言让家属薄葬,不要接收礼物。于是朝廷便追赠他原本官职,并且还加封他为大将军以及追封他为文城郡公,他的谥号为质。 #西魏、北周时期的历史人物#

0 阅读:33
太基说历史文化

太基说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