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大妈溜进邻居玉米地“捡玉米”,被邻居发现赶走后,大妈又悄悄返回,藏身于邻居

浩浩你好 2024-10-16 14:23:40

河南一大妈溜进邻居玉米地“捡玉米”,被邻居发现赶走后,大妈又悄悄返回,藏身于邻居还未收割的玉米地中。不料,被邻居家的收割机误伤,造成7级伤残。事后,大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邻居、收割机司机等人赔偿40多万。一审法院判定邻居承担一半责任,赔偿大妈近20万。但邻居心有不甘,他觉得大妈在被赶走后,又偷偷去“拿”整穗玉米,这是偷窃行为,应自己负责。那么,二审法院会如何判决呢?一审法官是否存在和稀泥的行为? 在这样的案件中,二审法院会综合考虑一审时提供的证据、适用的法律依据以及各方的行为来作出判决。在中国,民事侵权责任的确定一般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其中包括过错原则和公平原则等。 从描述的情况来看,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考虑: 1. **大妈的行为**:如果大妈确实未经允许进入他人的玉米地并且有捡拾或拿取玉米的行为,这可能构成对他人财产权的侵犯。但这种行为是否达到刑法上的偷窃标准,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2. **邻居的责任**:邻居发现了大妈的行为并进行了驱赶,这表明他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防止损失。然而,在进行收割作业时,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否尽到了足够的注意义务(例如,是否注意到有人可能藏身于玉米地中),也是考量因素之一。 3. **收割机司机的责任**:作为直接操作机器的人,是否有按照安全规范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也会影响责任分配。 4. **损害结果与因果关系**:需要明确大妈受伤的具体原因及过程,并评估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关于“和稀泥”的说法,通常指的是处理问题时不公正地各打五十大板,而不是基于事实和法律做出合理裁决。如果一审法院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责任平均分摊给双方,可能会被认为是在和稀泥。但是,每个案件都有其特殊性,法院最终的判决应当基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 至于二审法院如何判决,则需等待二审程序完成后才能得知。二审法院可能会维持原判,也可能基于新的证据或者不同的法律观点改判。二审过程中,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一审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等方面,以确保司法公正。 但是注意,上述分析仅为一般性讨论,具体案例的结果还需要看法院审理过程中所查明的事实及其法律适用情况。#这判决太对了# #张律说事# #田律师说法# #这判决太严厉了# #同意这七种判决# #法律的公平何在# #法律知识分享?# #单方判决要不得# #这判决够狠# #经典胜诉案例#

0 阅读:0
浩浩你好

浩浩你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