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瓴资本张磊挥金531亿,买下奄奄一息的“中国鞋王”百丽,百丽创始人毫不犹豫套现130亿离场,这么个烂摊子,有人接盘,他们就偷着乐了…… 曾经,百丽凭借品牌产品的舒适脚感、典雅华丽的设计以及巨大的打折力度,曾一度占据了中国女性的鞋柜衣橱,任何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兜兜转转最后也绕不开百丽。 这位中国鞋履品牌的龙头大哥,其创办人正是套现离去、素有“中国鞋王”之称的香港富豪邓耀。 曾经风头无两的百丽为何又会在2017年被邓耀宣布退市、遭人收购呢?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 “鞋王”邓耀出生在香港,50年代起他就开始跟着鞋匠做工。后来,凭着过硬的本事和敏锐的头脑,他很快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小作坊和店面。 善于经营的邓耀逐渐在香港业内有了名气,70年代末,抱着“闯一闯”心态的邓耀应邀到内地考察,近两年间积攒下巨大的人脉资源和对内地市场的信息。 进入80年代,商业嗅觉敏锐的邓耀很快就从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嗅到商机。 当时中国的鞋履市场尚未形成明确的品牌定位,多数消费者依赖传统市场购买鞋履,缺少现代化的品牌体验。 邓耀看准了这一空白,决定进入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报合作态度,令各方各得所需。” 通过积累制造经验,邓耀逐渐掌握了鞋履设计、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关键环节。 与其他小规模的鞋厂不同,邓耀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意识到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他成立了百丽集团的前身——丽华鞋业。 进入90年代,邓耀开始进军大陆市场,得益于他是最早将生产经验带回国的港商,他为工厂争取到了30%的内销权。 而他为了加快出货速度设置的深圳厂房,技术人员是上海合作工厂的、厂房也是蛇口招商局的,而邓耀的公司只负责设计和销售,这也正如邓耀一直强调的“合作带来辉煌”。 一年后,一个头脑精明的宁波人加入到了邓耀的事业中来,他就是盛百椒,凭借江浙人一贯敏锐的商业洞察力,盛百椒在百丽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市场趋势的关注,并帮助公司逐步扩展其市场版图。 邓辉通过特许经营的销售模式,对零售市场精心布局实现了销售额几何式的增长;同时,他瞄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女性消费群体,提供既时尚又实用的鞋履,这种产品定位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可邓耀并不止步于单一产品的成功,锐意进取的他明锐地捕捉到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打造不同的子品牌以迎合不同年龄、阶层的消费者。 在邓耀、盛百椒的规划下,百丽不仅畅销全国各地,同时还敲开了新加坡、日本乃至美国等地的市场。 此外,邓耀还通过收购其他品牌进一步扩大他的商业版图,百丽已然从单一品牌发展成为多品牌并行的时尚集团。 2007年,百丽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鞋履制造商之一,市值达到510亿港元。 然而物极则衰,伴随着2010年代电商的强势崛起,线下零售遭到巨大冲击。 百丽集团的业绩增长放缓,股价连跌,百丽发家的鞋类业务连年负增长,在上市十年后,百丽国际的股价跌至4港元,邓耀当即宣布退市。 正是这样的窘境让邓耀深感无奈,他说百丽气数已尽,当即便选择了套现离场,尽量不让自己输得很难看,既有深深的绝望,更有不甘。
2017年,高瓴资本张磊挥金531亿,买下奄奄一息的“中国鞋王”百丽,百丽创始人
百态人间如流水
2024-10-18 11:11:05
0
阅读: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