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目的?”1994年,美国一药商放弃数百亿美元的利润,将乙肝疫苗研发技术以700万美金的超低价转让给中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有可靠的信息来源) 说起乙肝,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离自己很远,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可是让中国人闻之色变的大敌,那会儿中国差不多有1.2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占了总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 更让人揪心的是,每年还有好几百万新生儿被传染上,这些刚来到世上的小生命还没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就已经背负上了沉重的健康包袱。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可不敢掉以轻心,他们把防治乙肝列为了头等大事,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跟现在比起来可就差远了。 虽说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陶其敏教授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乙肝疫苗,但这疫苗产量太少成本又高,根本没法在全国推广使用。 就在中国人为这事儿发愁的时候,美国那边倒是传来了好消息,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已经研发出了一种效果不错、成本还算合理的乙肝疫苗。 听到这消息中国政府立马派人去美国谈判,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默沙东开出的价格是100美元3支,这个价格对美国人来说还行但对当时的中国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价。 谈判一下子就陷入了僵局,中国代表想让默沙东降价,但人家不干,你想啊,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每年光新生儿就有2000多万,这要是做成生意,一年能赚20亿美元呢。 就在大家都觉得这事儿黄了的时候,默沙东公司的总裁罗伊·瓦杰洛斯突然插手了,这位老先生了解了情况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 他说不卖疫苗了,直接把技术卖给中国得了,价钱呢就700万美元,这下可把公司的其他高层给惊着了,要知道这可是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技术啊,700万美元卖出去,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但是瓦杰洛斯坚持自己的决定,他说中国有那么多孩子正在遭受病毒的侵害,每拖一天就有成千上万的婴儿面临感染的风险,作为一个医生他不能坐视不管。 这一决定在美国医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傻子,但瓦杰洛斯并不在乎这些评价。 他只是淡淡地说:“我是个商人,但更是个医生,不管是中国孩子还是美国孩子,都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 就这样中国以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价,获得了先进的乙肝疫苗技术,更让人感动的是,瓦杰洛斯还派了一支专家团队来中国免费培训技术人员。 有了这项技术,中国的乙肝疫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普通家庭也能负担得起给孩子接种疫苗了。 数据显示,1992年中国只有30%左右的新生儿接种了乙肝疫苗,到了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90%。 这一切的变化都要归功于瓦杰洛斯的那个看似“疯狂”的决定,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医学的存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一味追逐利润。 瓦杰洛斯的决定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乙肝防控局面,还对整个中国医药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技术转让就像是一颗种子,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它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生物制药技术水平,有了这项技术作为基础,中国的科研人员开始在疫苗研发领域大展拳脚,不少人都说没有这次技术引进,中国的疫苗研发可能要落后好多年。 它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上游的原料供应,到中游的生产制造,再到下游的销售分发,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这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瓦杰洛斯的决定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还是因为它来得正是时候,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百业待兴,正需要这样的机遇来推动发展。 有意思的是默沙东公司后来在中国的发展也是顺风顺水,他们不仅没有因为这次“亏本买卖”而吃亏,反而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商业的远见”吧。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瓦杰洛斯的决定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值得商榷。 在现实世界中很少有非黑即白的选择,瓦杰洛斯的决定,既有医者仁心的光辉,也有商人精明的考量,但不管如何这个决定确实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也为中美两国的医疗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最后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互利共赢的理念有多么重要,瓦杰洛斯的决定不仅帮助了中国,也为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总的来说这个发生在1994年的故事,到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关于乙肝疫苗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责任和全球化的故事,在未来面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时,希望我们能从中汲取智慧,携手共创更美好的世界。 信源:新民晚报
“到底什么目的?”1994年,美国一药商放弃数百亿美元的利润,将乙肝疫苗研发技术
碎舟趣事
2024-10-20 17:03:49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