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中的三种题型和应对方法
1,基础题
填标点、填字填词组词、选拼音、近义词反义词等,这类题目考的是基础,不难。
2,文中找
这类题的答案在文章的逻辑中,不会让你自己发挥,要用文章中的原句子去回答。一般掌握答题技巧后,都可以回答到八九不离十。
“文中找”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文中内容填空;第二类是赏析人物。都是可以从文章中概括的。
第一类是送分题,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比较强,那么理解一篇语文试卷中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这类题目是完全基于孩子的阅读能力,需要孩子平时大量阅读,以记叙文为主,非虚构为辅,重点放在阅读速度上面。
第二类的评分标准是“踩得分点”,尽量多写。依据都在文中,概括要自己写。这类题考验孩子在理解文章意思之后用精炼的准确的词去概括,是语文考试中比较“灵活”的题,需要有失分的容忍。
比如概括人物性格,需要先从文章中找到所有描写这个人的句子,每句话中可能都有一个词去概括,再把相接近的词语去掉,最后留下的就是答案。
3,开放题
开放式问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主要看逻辑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同时价值观要积极向上。另外,如果题干中有“结合自己”,那么就需要答案中跟自己有关联,否则的话这题得不到分。
这类题目考的就是课标内要求“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平时阅读中可以去训练,家长可以去跟孩子交流:读完之后有什么想法,你是否认同某个人物的做法?
这类题写答案可以顺着来,挑着来,反着来。
如果一篇文章里的内容都是赞美的描写,那么要顺着来,表达自己的喜欢和认可;写原因时挑着来,选一两个点去说明理由。如果一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已经写得很明确,那么也要顺着来,从中心思想出发,稍加发挥。如果题目的问法已经是完全脱离原文,只取了文中某一个事物要你阐述自己的想法,那么可以选择反着来,但是在讲完缺点之后要加上积极向上的愿望。
三年级以上,一篇阅读理解扣分2-3分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孩子平时的阅读积累完全不足,那么在面对灵活题和开放题时会有很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