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女子花625元在超市买了5袋大米,结果大米还没拿出超市,售货员却发现大米

事友看过 2024-10-28 15:32:37

重庆,一女子花625元在超市买了5袋大米,结果大米还没拿出超市,售货员却发现大米已经过期,赶紧给女子道歉并退款。但女子坚持十倍的赔偿,突然一位陌生男子手持铁锹猛然冲入超市,突然袭击了女子和她的丈夫,将他们驱赶了出去。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女子怒求超市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超市却坚称她是职业打假人,毫不客气地回绝了她的请求,并声称打人者精神失常。 (信源:极目新闻——女子买250斤过期大米索赔反被打?超市:结账时就发现大米过期,但她坚持带走) “625块钱买一堆过期大米,这女的怕不是脑子进水了吧?” “活该被打,讹人不成反被锤!” “超市老板也是条汉子,这年头开店不容易啊!” 重庆九龙坡一家超市发生的一起打人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而事件的起因,竟然只是一袋过期的大米。 冯女士和她老公住在重庆渝中区,最近去超市买了5袋50斤的大米,打算拿去孝敬双方的父母。 结果结账后,一位超市员工发现大米已经过期了20天,赶紧叫住了冯女士,表示可以退款或者换新米。 按理说,超市知错就改,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算了。 可偏偏冯女士不依不饶,非要超市按照“假一赔十”的规定赔偿,双方因此僵持不下。 这时,超市老板闻讯赶来,二话不说,抄起一把铁锹就朝冯女士夫妇冲了过去。 一阵拳打脚踢之后,冯女士夫妇双双倒地,身负重伤,被紧急送往医院。 事情发生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超市方面辩称,冯女士夫妇是职业打假人,经常来店里敲诈勒索,还说打人者是精神有问题的员工,试图以此逃避责任。 而冯女士则坚称自己只是普通的消费者,只是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没有敲诈勒索的意图。 那么,这起事件究竟是谁对谁错呢? 从法律角度来看,超市售卖过期食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食品安全法》要求,商家必须检查自己经营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确保合格后才能出售,不能卖过期的食品。 意思就是,不管冯女士是不是职业打假人,超市都得按法律规定赔钱。 但是,冯女士要求“假一赔十”的赔偿是否合理呢?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你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受到了人身或财产损失,你有权依法获得赔偿。 对于“假一赔十”的规定,法律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情况适用。 因此,冯女士要求“假一赔十”的赔偿,虽然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更重要的是,冯女士咄咄逼人的态度,以及超市老板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都加剧了矛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人认为,冯女士的做法虽然没错,但过于激进,应该通过更加理性的方式维权,比如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也有人指责超市老板太过冲动,即使对方是职业打假人,也不应该采取暴力手段,毕竟打人是一种违法行为。 这事儿其实暴露了现在社会上消费纠纷里常见的几个问题。 首先,一些商家缺乏诚信经营的意识,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售卖过期食品,损害消费者权益。 有些消费者遇到问题时,宁愿忍着也不去维权,这反而让商家更加肆无忌惮。 还是因为监管部门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打击不到位,所以这类事情总是反复发生。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呢? 商家要自觉遵守诚信,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绝对不能卖过期食品。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遇到问题不要怕麻烦,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权。 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销售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这起事件给大家敲了个警钟,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要引起重视。 在消费过程中,理性与克制,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根本之道。 只有双方都保持冷静克制,才能避免矛盾升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

0 阅读:97
事友看过

事友看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