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地下党员涂作潮和邻居围坐在热闹的牌桌旁,突然间,邻居的表情变得紧张,

事友看过 2024-10-30 17:14:50

1937年,地下党员涂作潮和邻居围坐在热闹的牌桌旁,突然间,邻居的表情变得紧张,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凑到涂作潮耳边:“老兄,你……是不是共产党?”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传奇木匠造电台——中共无线电通讯事业创建人涂作潮》 1942年,上海滩的阴霾似乎比往日更浓重。 一个男人匆匆回到家中,关上大门,将妻子拉进卧室,声音低沉而哽咽:“我得走了,记住,我叫涂作潮,不是蒋林根。 万一我回不来,去找毛泽东……” 说完,他转身消失在上海的街头巷尾,留下妻子独自面对未知的命运。 这个男人是谁?他为何如此匆忙?他和毛泽东又有什么联系?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隐藏的身份:中共地下党员,代号“木匠”,一个在谍海中默默奉献的传奇人物。 徐松涛,诞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穷苦之家,1903年是他的出生之年。幼年时期,为了生计,他掌握了木匠的技艺。 这个行当并未成为他一生的追求。1921年的中国,革命风云激荡,共产主义思想如同火花点燃了干燥的草原。徐松涛浸染于这股新兴思潮,热切投入工农运动,并迈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列。他更名徐松涛,意在自己能成为革命洪流的一部分。 五卅事件的爆发更是激起了他的斗争精神。他不顾个人安危,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去,然终因身份暴露而锒铛入狱。 出狱后,因营救一名女工再次被追捕。在此紧要关头,党组织安排他赴苏联进修。 在苏期间,徐松涛不只通晓了俄语,还精熟了驾车与射击。此外,他还私下研究了火药、毒气和爆炸装置的制造。 中共六大时,他本可回国担任湖南省委宣传部长,但自知学识尚浅,故屡次推辞,并在周恩来的指点下,投身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学习。由于早年疏于学习,徐松涛在破解电码、接收讯号方面起初步履艰难。 但他并未放弃,在师长的建议下,转而投身于机务作业——无线电台的装配和维修。 意料之外的是,他在这一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飞速掌握了必要的技术,成长为一位卓越的机务专家。 周恩来也因此戏称他为“木匠”。 上世纪三十年,涂作潮悄然踏上归途,择址海上之城,巧手培育无线电英才,是为无线电业的拓荒者。 他于苏区中央留下足迹,以不凡之智,修缮敌军之电台,铸就红军首批通讯利器,其贡献不可磨灭。 涂作潮孜孜不倦,深研隐秘电台之技,降低发信功率,提升收信敏感,掩盖电台行踪,功不可没。 西安之变,其改装收音机为电台之巧思,助益东北与陕北之连通,成关键之石。 抗日战争烽火起,涂作潮转战沪上,化名蒋林根,立无线电修理行,持续其秘密使命。 为掩饰身分,他择偶成家,顺应邻里之议。他的择偶之道:未曾读书、再嫁之妇。如此伴侣不易疑其行踪,能更好融入凡尘。 经引荐,涂作潮与纱厂女工张小梅结缘,彼乃一丧偶母亲,携五龄儿郎。张氏契合涂氏之心,双双携手步入婚姻之堂。 张小梅理家育儿,恪守其职,不问夫君行踪。而涂作潮亦守密至极,从未透露分毫身世,二人于是构筑起一宁静之家,岁月静好。 1942年,战火纷飞,局势紧张,涂作潮的门徒李白被捕,环境骤然变得危急。涂作潮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必须立即撤离上海。 在匆匆离去之前,他毅然返家,与妻子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去处,告诉她遇到困境时可寻求毛主席的帮助。 简短交代后,他毅然离去,留下妻儿在动荡中面对未知。涂作潮的别离,对张小梅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然而,她没有抱怨,而是默默顶住压力,独自养育三个子女,并坚守着丈夫会归来的信念。 在地下组织的协助下,1945年,张小梅带领子女迁往延安,与涂作潮再度相聚。 1949年,上海得解放,涂作潮作为军事代表接管了中央无线电和电线器材公司。 他不仅使公司恢复正常运作,还积极集结技术人员,为新中国的无线电事业作出显著贡献。涂作潮的子女们追随父亲的足迹,投身无线电领域。 长子林方成成为经验丰富的通信兵和报务员,二子涂中华和三子涂延华分别在南京和上海的无线电工业院校就读。最幼子涂胜华破解了父亲设置的技术难关。 涂作潮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的一生。 他隐姓埋名,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从事地下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0 阅读:164
事友看过

事友看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