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梁启超深夜回家,爬上18岁丫头的床。大汗淋漓之际,梁启超说:“你没有名分,生下的孩子也不能喊你娘。”后来,丫头相继生下4子2女,在梁家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来源:《新会梁氏:梁启超家族的文化史》第263页 这个18岁的丫头叫王桂荃,原本是梁启超的正室夫人——李蕙仙的陪嫁丫头,她委身梁启超也是迫不得已。 当时,梁启超爱上华侨小姐何蕙珍。李蕙仙态度强硬,不让何慧珍进门。为了弥补,李蕙仙将自己的陪嫁丫头王桂荃,送给梁启超做妾。 只不过,梁启超纳妾的事情,和他大力主张的“一夫一妻制”相违背,所以他一直没有对外承认过王桂荃的身份。 后来,王桂荃陆续生下4子2女,梁启超也一再嘱咐这些孩子,不能喊王桂荃娘,而是叫她“王姑娘”或者“王姨”。 对此,王桂荃毫无怨言。 王桂荃自幼父母双亡,曾被多次拐卖,直到成为李蕙仙的陪嫁丫头,才终于摆脱挨打受骂的日子。心怀感恩的她,愿意为李蕙仙和梁启超做任何事。 梁家人口众多,一切繁重家务,都由王桂荃一人承担。此外,她还要养育自己所生的6个孩子,以及李蕙仙的3个孩子,每天过得辛苦不已。 可王桂荃的付出,并没有获得同等的尊重。梁启超由始至终,都不曾在公开场合提及她。 1924年,李蕙仙因病去世,梁家没有了女主人。就在家人都以为,王桂荃的身份会被公开时,梁启超却迟迟没有表态。 梁启超有自己的顾虑:一旦表明王桂荃的身份,就是承认自己当年纳妾的事实,那么他的名声必然受损。 所以,梁启超仍然没有给王桂荃一个正式名分。 然而,那时孩子们都长大了。多年来王桂荃对梁家的付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不顾梁启超的禁令,背地里都悄悄称王桂荃为“娘”。 5年后,梁启超也因病离世。临终前,他将9个孩子托付给王桂荃:“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 王桂荃泪眼模糊,郑重地点了点头:“先生放心,有我呢……” 因为这句承诺,王桂荃开启了艰难困苦的后半生。 那时正处战乱年代,梁家已经没有多少积蓄了。王桂荃一个弱女子,要养育9个孩子并且供他们读书,谈何容易? 可无论日子再难,王桂荃都咬紧牙关,迎难而上。 她把梁家旧宅卖给一个天津富商,全家搬到阴暗狭小的后院居住,自己则每天打零工赚钱,四处借贷,坚持供孩子们上学。 在王桂荃的半生操劳下,梁家9个孩子都顺利上学,后来一个个出人头地,创下“一门九才俊,兄弟三院士”的传奇。 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曾这样评价她的婆婆王桂荃:“这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女子,对孩子们百般慈爱,梁思成就是依在娘的身边长大的。她是一个不寻常的女子……” 遗憾的是,这个不寻常的女子,晚年却过得异常凄苦。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王桂荃已经85岁,重病在身。但是,作为“保皇派梁启超的妾室”,她被没收财产和住房,一个人流落到乡下,住进阴暗的牛棚。 1968年,王桂荃孤独地离开人世。她照顾了大半辈子的9个子女,没有一个在身边,她的骨灰最终也不知落到何处。 有人说,新女性为自己而活,旧女性为别人而生。 王桂荃显然是后者。 王桂荃的一生,只为梁家人而活。嫁给梁启超后,她虽然一直得不到正式名分,但始终任劳任怨,倾心养育了梁家9个子女。 1995年,也就是王桂荃去世后27年后,梁家子女在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合葬墓东侧,为王桂荃种下一棵白皮松,寓为母亲树,寄托了梁家后人对王桂荃的哀思。 有些幸福和缅怀,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至此,王桂荃终于成为了真正的“梁家人”。
1903年,梁启超深夜回家,爬上18岁丫头的床。大汗淋漓之际,梁启超说:“你没有
史珍香聊史
2024-10-30 22:22:39
0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