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亮剑》的时候,剧组因为资金紧张,找不到会日语的演员,于是导演来到片场对那些群演喊道:“你们谁会说日语,站出来,片酬是群演的三倍!”没想到剧组的司机杨清文站了出来。 杨清文来自一个小城镇,年轻时家境普通,靠在本地做各种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生计。 起初,他对表演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大批外国游客,尤其是来自日本的游客。这让杨清文看到了商机。 每天,他都能看到穿着整齐、带着微笑的游客们在当地观光,他不禁产生了新的念头:如果他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日语,不就能吸引更多的日本游客选择他的车吗? 更何况,学习日语还可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 于是,他一有空闲就自学日语,靠着简单的日语书、在线课程,一点点积累语言基础。朋友们看着他这个年纪还在学外语,都觉得他这是“不务正业”。 但杨清文不以为然,反而更加专注于学习,每天都练习发音,还会主动和那些懂日语的游客攀谈几句来测试自己的学习成果。 随着时间推移,杨清文的日语能力慢慢有所提高,尽管远未达到流利的程度,但简单的对话和问候语已经不在话下。 某天,一个剧组来到当地拍摄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亮剑》。 剧组需要一名司机接送演员,于是杨清文凭借自己的车和耐心的服务,成为剧组的临时司机。 每天接送各个演员的过程中,杨清文默默观察着这些演员的台词和演技,感受着这个行业的独特氛围,甚至时常想,若是他也能在镜头前露一露脸,感觉会是什么样子呢? 几天后,剧组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经费紧张,急需一个日本军官角色的演员,但剧组中没有合适的人选。 导演要求对方要具备基础的日语能力,这样才能在台词上更加自然。然而,演员中会日语的并不多。 导演急得满头大汗,他在片场大声问道:“你们谁会说日语?站出来,片酬是群演的三倍!” 剧组里顿时一片安静,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回应。就在这时,杨清文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站了出来。 “导演,我会一点日语。”他说。 导演上下打量了杨清文一番,看他身穿司机制服,皮肤黝黑,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勤恳的农民工而非演员。 导演稍微有些怀疑,但眼前的时间紧迫,他顾不上犹豫,于是直接让杨清文换上了日本军官的军服。 杨清文从未穿过军装,更别说这种日本军官的服装了。当他换上这套军服时,顿时有种莫名的紧张感和不适感。 身旁的化妆师上前给他化妆,打理他的发型,甚至在他的脸上涂抹了一些阴影,让他显得更有军人的冷酷感。 杨清文对着镜子中的自己有些惊讶——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竟然能穿上这样的衣服,站在片场中央。 当他站在镜头前时,导演拿着剧本对他说:“你就是日本鬼子。” 这句话虽是玩笑,却让杨清文心里一震。尽管对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的角色设定有些抵触,但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 杨清文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站直了身子,努力按照导演的要求表现出“军官”的气质。 “杨清文,给你这个场景的台词,你看着说出来。”导演递过台词。 杨清文拿到台词,看了一眼上面的日语句子,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因为台词不算多,且都是他练习过的基础句子。 镜头一转,他站定在镜头中间,拿出十足的气势,清晰而有力地喊出了一句日语。导演点了点头,似乎对他这个“非专业演员”的表现还算满意。 不过,戏演到一半时,杨清文发现自己心情有些复杂。他一边琢磨台词,一边想到这段经历会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 毕竟,这对他来说并不只是一个镜头前的尝试,而是一次跨越生活界限的冒险。 随着拍摄的深入,杨清文发现自己逐渐融入了这个角色。尽管台词不多,但每一句他都尽力模仿日本军官的语气。 旁边的演员们逐渐对这个司机演员刮目相看,甚至在休息时还来问他日语学习的心得。 杨清文也不吝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告诉大家他是如何通过日常积累和一点一滴的练习掌握了基本的日语。他的坚韧和踏实的态度也赢得了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好评。 几天的拍摄结束后,导演拍了拍他的肩膀,感谢他为剧组解决了燃眉之急,还开玩笑说:“要是以后我们剧组再缺演员,就来找你!” 那一刻,杨清文不禁感到无比自豪。#八卦手册##说TA##娱乐##社会百态#
拍《亮剑》的时候,剧组因为资金紧张,找不到会日语的演员,于是导演来到片场对那些群
牧童的娱论
2024-10-31 11:02:5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