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一位36岁女子喜当奶奶,而爷爷今年才38岁,抱着自己的孙子,女子也是乐

牧童的娱论 2024-10-31 15:26:30

广东惠州,一位36岁女子喜当奶奶,而爷爷今年才38岁,抱着自己的孙子,女子也是乐的合不拢嘴,称自己一家人辈分都大,生孩子都早,曾祖母才58岁,网友:一家子凑不出一个本科生 在广东惠州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早已对林家一家早婚早育的习惯司空见惯了。林家的故事在当地已经传为趣谈。 刘芳芳(化名),这个才36岁便成了奶奶的女人,抱着初生的小孙子,眼角眉梢都充满了喜悦。 这个新出生的小家伙是她的大儿子林刚的孩子,而林刚的父亲林海也才38岁。 林家四代同堂的场面,每每让外人感到新奇,而他们一家似乎都对此习以为常,反而笑谈自家的“大家族”。 刘芳芳和林海在18岁时结了婚,家族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年轻人早结婚、早生孩子,家族才会繁荣昌盛。 尽管时代进步了,村里也有不少年轻人读书求学、外出打工,但林海和刘芳芳总觉得“传宗接代”才是头等大事。 刘芳芳对孩子们也是这样要求的,大儿子林刚18岁时,她就鼓励他赶紧找个对象结婚。 于是,林刚在19岁那年迎娶了同村的李梅,两人很快有了孩子,刘芳芳也因此在36岁时荣升为奶奶。 刘芳芳抱着小孙子,满心欢喜地对林刚和李梅嘱咐:“你们要好好照顾孩子啊,我们林家的香火就靠你们了!” 在一旁的林海咧开嘴笑道:“咱们这家人就是代代相传得快,不像那些要读书、出城去闯荡的,到最后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家呢。” 他言语间带着些自豪和炫耀,似乎他们早成家、早当爷奶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成就。 然而,林家的故事不仅仅是喜悦,还有一些外人难以理解的辛酸和无奈。林刚在上初中时成绩并不好,便早早辍学了。 他一度也有些迷茫,但在父母的鼓励下,便按照他们的愿望娶了妻子,并很快有了孩子。 林刚从未想过要继续读书,他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是养家、养孩子。 他在村里打零工,偶尔到镇上的工厂去搬货,日子过得虽辛苦,但心里也踏实。他觉得自己和父亲林海一样,只要能养活一家人,就足够了。 而对于林刚的妻子李梅来说,虽然她比林刚多上了两年学,但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让她无奈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想法。 她一直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能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缺吃少穿。孩子的出生给了她很大的动力,但也带来了压力,她默默承担着,觉得这就是自己该走的路。 林家这个家庭的老一辈人,对年轻一代读书的事并不上心,甚至觉得学习并没有多大意义。他们认为,勤勤恳恳地工作,扎扎实实地过日子,才是本分。 每当村里有孩子考上大学,村民们为孩子欢送时,刘芳芳总会笑着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要找工作结婚生子。” 在她的观念中,家族延续才是头等大事,文化和学问并不能让家族的香火长久。 这个早婚早育的传统也深深地影响了刘芳芳的母亲李秀梅——那个58岁的曾祖母。李秀梅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嫁给刘芳芳的父亲后,早早生下孩子。 她从不觉得自己活得比别人少什么,反而为自己有了个早成家、早立业的家庭感到安慰。 如今她成了曾祖母,对自己有了孙子的孙子感到骄傲,时常抱着小孙子满院子转悠,逢人便说:“咱家又添了个小子,代代相传得快。” 不过,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没有争议。村里有些老人认为,林家这样不断早婚早育的传统让家庭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刘芳芳一家人总在为了生计奔波,没有精力让孩子们多读书,也没有机会让家庭过上更宽裕的生活。 林刚的朋友阿伟曾劝过他:“要不你让孩子上学多学点东西? 不然咱们一辈辈都是这样,能有什么出息?”但林刚却摇摇头,说:“我们家就这条件,读那么多书干嘛?不如早点出来工作,早些结婚生孩子。”#八卦手册##社会百态##说TA##生活#

0 阅读:4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