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帕芙洛芙娜(俄语: Анна Павловна;英语:Anna Pavlovna;1795年1月18日-1865年3月1日),又名安娜·帕芙诺娃,俄罗斯女大公,荷兰国王威廉二世的王后,她在荷兰由于19世纪荷兰音译的习惯,“安娜·保罗娜(Anna Paulowna)”这一名字更为人们所知。她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保罗一世和皇后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的第六个女儿,1795年出生于加特契纳宫 。 安娜·帕芙洛芙娜从小跟着她的母亲在罗曼诺夫家族的避暑胜地普希金城长大。她小时候的玩伴是她的两个弟弟,尼古拉·巴甫洛维奇大公(未来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和迈克尔·巴甫洛维奇大公。她受到了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多门外语和数学。她很擅长手工艺品和绘画 。 1809年, 因为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向安娜·帕芙洛芙娜的姐姐叶卡捷琳娜·帕夫诺娃求婚失败,于是拿破仑把求婚的目光转向了她。但是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以女儿"年龄尚小"、"月信不稳"等理由拒绝了拿破仑, 于是拿破仑便对俄国公主们失去了兴趣,转而向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的17岁女儿,玛丽·路易丝女大公求婚。 1816年的冬宫小教堂里,安娜·帕芙洛芙娜嫁给了奥尔良王子威廉 ,也就是日后的荷兰国王威廉二世。1815年时她的兄长亚历山大一世就曾经在维也纳会议上建议过这桩婚姻。 但是由于在俄国皇室的罗曼诺夫家族历史上,并没有任何人能违背该家族成员的意愿去把家族成员嫁给他们不喜欢的人,因此威廉在与安娜·帕芙洛芙娜成婚之前就被邀请到俄国,这使得她有机会与威廉相处并互相了解对方。因此在他们结婚的时候,威廉被迫答应了日后的子嗣要接受新教的教育,她也可以继续保持东正教的信仰。 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为庆祝安娜·帕芙洛芙娜的婚礼做了一首特别的诗篇名叫"给奥尔良的王子"(TothePrinceofOrange)。婚后这对夫妇在俄国留宿了一年。然而她在婚后被俄国和荷兰巨大的差别感到无别震惊,特别是走进阶级系统和等级之间的分离,贵族和公众之间的距离没有在俄国时的那么大,她很难衡量自己在这个系统里的位置。 在比利时1830年革命之前,这对夫妇一直住在布鲁塞尔。 安娜·帕芙洛芙娜比起家乡更喜欢住在布鲁塞尔,这座城市让她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在这里建造了一所贫穷妇女和女孩可以接受教育的学校(1832年),还建造了一家收容在比利时革命中受伤士兵的医院(1830年)。 安娜·帕芙洛芙娜的婚姻像暴风雨般似的。在开始时,她认为自己的身份优越于威廉。1829年,她的几串珠宝被盗,她怀疑是自己的丈夫偷走了它们,因为那段时间她的丈夫负债累累,所以她认为她的丈夫最可疑。尤其是她丈夫的私通行为激发了他们俩之间的矛盾。因此从1843年起他俩处于分居状态。 虽然如此,但作为丈夫和公公之间的调和者,安娜·帕芙洛芙娜试着减缓他们之间政治矛盾的紧张气氛。除此之外,她在政治上并不活跃,尽管她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欲望。因此在荷兰期间,她一直在学习荷兰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建立了超过50座孤儿院。 1840年10月7日, 安娜的公公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退位,她被推上了荷兰王后的宝座。1842年1月1日她获得了第343枚玛丽娅·路易莎王后皇家勋章。作为一个王后,她是一个高贵傲慢,远离公众的女人。 安娜·帕芙洛芙娜比她那经常说法语的丈夫威廉二世更好的掌握了荷兰语,但是她支持严格的礼仪规范,但从不引领时尚潮流。 安娜·帕芙洛芙娜与她在俄国的妈妈和哥哥们保持一致,也就是十分珍惜她祖国的记忆,因此她建立了俄国男孩合唱团,她要求者个合唱团的成员必须穿着俄国传统服饰。 作为一个王太后,安娜·帕芙洛芙娜离开了皇宫,她退出宫廷生活开始了小心谨慎的生活。她和她的儿媳妇相处的并不好,1855年时,她曾因为和自己的儿子威廉三世发生矛盾后要返回俄国,但到最后,她没有这么做。 #俄罗斯女大公# #荷兰历史上的王后#
安娜·帕芙洛芙娜(俄语:АннаПавловна;英语:AnnaPavlo
太基说历史文化
2024-10-31 20:53:48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