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的煤层燃烧已超过300年!每年,我们竟然因此损失115万吨煤炭,相当于十多亿的经济损失。面对这一壮观的地热现象,我国至今仍未能找到有效的扑灭方法。为何我们无能为力? 信源:一年损失10多亿!贺兰山煤层燃烧300年,至今都没熄灭,每年损失115万吨煤炭!那我国为什么不去灭火呢?不是不想灭,而是不知道怎么灭 你见过一座持续燃烧了300多年的山吗? 不是火山喷发,而是煤层自己燃烧,每年烧掉的煤炭价值达到10个亿。 这是贺兰山,一个宛如现实世界中的“火焰山”,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却也灾难频发的复杂之地。它究竟何以燃烧?又为何难以扑救? 贺兰山横跨宁夏与内蒙古的边界,不单是地理上的屏障,亦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片土地丰饶,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且地底蕴藏有丰富的煤矿。 这块富饶之地却饱受数百年来无情火灾的摧残。贺兰山的煤矿非比寻常,侏罗纪时期的无烟煤,碳含量高、杂质少、热量大,可谓是煤中上品。 但这样的优质煤矿储量日益减少,目前已探明的仅有5.8亿吨。更令人心痛的是,其中不少煤矿正在被火焰无情地消耗。 贺兰山的煤火不是人为引发,而是天然现象。燃烧要具备三要素:可燃物、氧化剂与点火源,三者缺一不可。煤本身就是优质的燃料,大气中的氧气充分供应助燃,而阳光则提供了必要的热量。 贺兰山高海拔、日照长,年度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暴露的煤层长时间受阳光照射,不断蓄积太阳能,犹如一个巨型太阳能收集器。 暗色的煤层吸热迅速,内部温度逐渐攀升,最终达到自燃点。 起初可能只是微小的自燃点,但释放的热量逐渐引燃周边煤层,火势逐渐扩散,终成燎原大火。至今,贺兰山已有约25处明火区,有些火源已燃烧长达300多年。 这漫长的火光,消耗了多少煤矿资源?答案令人震惊:累计已有3.4亿吨煤矿被烧毁,每年的损失约达115万吨,相当于每年有10亿元人民币化为乌有。 火患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煤矿燃烧释放出大量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其排放量常超火电厂的标准,对周边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更令人堪忧的是,长年累月的燃烧改变了贺兰山部分地区的地形地貌。 地面干裂,植被难以复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空洞,地表变得脆弱不稳,随时可能塌陷。面对这样的场景,救火工作困难重重。有人提议用水灭火,但实则行不通。 在广袤无垠的贺兰山深处,燃烧着一个骇人听闻的火焰山,煤炭自燃导致火势熊熊,久烧不灭。这场无休无止的灾难,让人们深感灭火之艰巨,同时也为其带来难能可贵的机遇。 面对这场挑战,我们亟需攻坚克难,研究新的灭火技术,如采用惰性气体隔绝氧气,以有效控制地下火势。同时,必须严密监控火区状况,防止火情进一步蔓延。 在环境治理层面,必须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播种适宜的耐旱植物,逐步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这不仅能重塑自然平衡,还有助于为科研提供宝贵资料。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煤炭自燃的机理、火势扩散的规律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为今后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此外,应科学规划资源利用,合理挖掘剩余煤炭,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探索新的开采方式,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这场持续的火灾提醒我们,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尊重大自然的规律,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然而,贺兰山的煤炭自燃并非孤例。全球范围内,煤层自燃的现象屡见不鲜。 例如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森特勒利亚镇,地下煤火已经燃烧了将近60年,至今仍未能扑灭;印度的贾里亚煤田,燃烧时间甚至超过百年,形成巨大火区。 这些事例提示我们,煤炭自燃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需要全球通力合作,共同寻求对策。 当前,国际上某些国家正在探索诸如注浆灭火、液氮灭火等创新的灭火技术,尽管这些方法已经显示出一定成效,却也存在局限。如何在灭火工程中实现安全、经济、环保的多重目标,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注浆灭火需要大量的浆液,成本较高;液氮灭火则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难度较大。 除了技术难题外,煤炭自燃的治理还面临着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煤炭自燃的治理需要多部门协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会影响灭火效果。
贺兰山的煤层燃烧已超过300年!每年,我们竟然因此损失115万吨煤炭,相当于十多
事友看过
2024-11-02 18:01:22
0
阅读:51
白云
还没烧掉的我可不可以挖一百斤回来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