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14日,到重庆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混动论坛分会报告,新增一些内容还没写完。
11月15-16日,打算去广州车展,14号半夜直接从重庆飞到广州,然后到现在都第四天了还在审核我的媒体证,临时接到潜在邀请直播介绍车型,大概率16号上午,有空欢迎大家支持围观。
11月22日,一场内部的关于讨论上汽固态锂电技术传播相关的交流会,我是组长。
11月26日,组织开一个集团级的技术创新论坛,邀请多家兄弟公司的技术总来聊聊混动和纯电的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11月28日,高级技术经理的3年公司述职,中英文版,总结过去3年牵头主导的技术研发工作,述职失败就得找打印纸盒含泪接受N+X了。
11月29日,带着团队和领导走访供应商,做关于这几年传统零部件企业技术转型和我们与企业联合开展碳足迹计算工作的报告。
11月30日(周六)前,提交关于下一代混动系统某技术包二期的研发计划,计划25年申请一堆钱继续研究混动在真实条件下改善噪音、耐久安全,尤其是北方地区和干燥荒漠地区还有高原地区的硬件安全,当然还有改善真实世界中的油耗与性能,有些新技术可能要到2029年才能上车。今年结束了一个我在2019年发起的课题,是关于将多种复杂成分的工程塑料泡在热油里面,然后定期抽出样品做机械性能,评估它在发动机中的衰退特性是否满足耐久的要求并挑选出最好的方案和国外产品对比。标准的试验是500小时泡油试验。我牵头做了5年,好几个10000小时的连续试验(也就是把一堆塑料样条在100摄氏度机油温度下煮了10000,没错,4个零,1万个小时),相当于30~40年耐久。这是我们的一种本土材料,比国外材料成本低了40%以上,希望在未来能够搭载在一款预计在2027年上市的车型中。
12月6日,计划参加西安的SAE中国的动力多元化技术会议。
12月不知道几号,汇报对固态锂电技术传播的建议与设想。
反正今天又是面对电脑屏幕发呆的一天,还在泡灵芝元气茶的间隙写了一篇关于阳澄湖大闸蟹的微博。
现在我得回家了,今晚有zoom的海外场技术论坛直播。
#大v聊车##我与汽车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