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张学良重金收藏了几幅石涛画作,后来却发现有不少是张大千的“仿石涛”。

全琮看历史 2024-11-20 22:12:31

1931年,张学良重金收藏了几幅石涛画作,后来却发现有不少是张大千的“仿石涛”。张学良闷闷不乐。后来,他拨通张大千电话:“我请你吃饭。” 张大千是近现代国画大师,其所仿画的石涛画,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很多名家都难辨真假。 而少帅张学良,除了叱咤沙场外,还有一个风雅的嗜好,那就是收藏和鉴赏字画。 据说张学良办公室隔壁,有间密室,专门储藏他费尽心力搜罗来的字画。那里除至亲外,一般人等不得靠近。 当年,曾掀起过一段石涛热,张学良也是狂热的收藏家之一,他不惜以重金买了几幅所谓的石涛真迹。 初得这些珍贵的墨宝,张学良甚至闭门谢客,躲在秘室中反复欣赏,通宵达旦,如痴如醉。 后来,上海传来消息,说石涛画中出现几幅赝品,为辨真假,张学良赶紧请来几位专家一起鉴赏。 经过多人多次推敲、研究,这才最终确认张学良所购石涛墨宝,的确有不少出自张大千之手。 张学良发现自己上当后,一连几天闷闷不乐。 第二年,张大千来到北京,落脚长安客栈。张学良收到风声,就摇起电话,接通张大千:“你今天有空吗,我请你到颐和园饭庄吃饭。” 张大千不明所以,他平素并没有与张学良有往来,对方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突然请他吃饭? 于是,有人提醒他,吃饭怕是‘鸿门宴’,千万要小心才是! 电话没挂多久,张学良就领着手下来到了客栈,接张大千出门了。张大千一路忐忑不安,也不敢多说一句,拘谨的很。 不多时,轿车便开到颐和园饭庄。但饭庄却大门紧闭,人影都没有。张大千一脸疑惑。 这时,张学良突然开口说道:抱歉,自己搞错了,饭庄今天休息,不接客。并临时提出,要张大千随他回顺承王府一起用餐。 张大千心里咯噔一下,但也不便拒绝,只好点头道:“甚好,多谢!” 可谁料,走进顺承王府后,宴席早已备好,不仅如此,席上还坐满了北平书画界的名流,其中有周养庵、陈半丁、徐燕孙等人。 张大千暗暗吃惊道:果然是“鸿门宴”啊!他估摸着自己“仿石涛”被张学良买了,现在对方算账来了。 就在他暗叫不好时,张学良安排夫人于凤至一起入座,接着他用手拍了拍张大千的肩膀,向大家介绍:“这位朋友就是大名鼎鼎的仿石涛专家。” 张大千一听,脸瞬间飞红。还没等下做出其他反应,张学良继续说道:“我的收藏中就有不少你的杰作!我上了你多少当啊!” 张大千不好意思笑笑。张学良看他满脸窘迫,也不再逗弄他了,随即哈哈大笑说,不打不相识,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 原来,张学良并没有打算追究张大千的责任,张少帅虽是一届武夫,但风度他还是有的。自己买到仿画,他不怪别人,只怪自己鉴赏书画尚欠火候。 这次宴请张大千,纯属只是佩服他的画功,想结交朋友而已。 张大千听罢,也释怀哈哈大笑。就这样,张大千战战兢兢与张学良交上了朋友。 几年之后,张学良调西安任东北军副司令,张大千还以石涛笔法画了一幅《黄山九龙潭》寄给了他,以表赞颂和激励。 两人私交,可见一斑。 可不久后,他们又再一次“狭路相逢”了。这一次,是张大千在琉璃厂,看中一幅新罗山人的《红梅图》引起的。 当时,老板要价300大洋。张大千十分喜欢一口承诺要买下。但由于没带那么多现银,于是跟老板敲定保留画作,自己明天来取。老板满口答应。 可谁料,张大千前脚刚走,张学良后脚就转到了该店铺,并且也正好看上了那幅画,要买走。 老板拒绝,可张学良却宁愿多付200大洋,也要将其买走。 后来等张大千筹够钱来时,得知画早已是张学良的囊中之物了。张大千为错失该画而遗憾不已。 一转眼又过去了30多年,张大千从美国到台湾探亲访友,正好再次遇见张学良。两人久别重逢,恨不得彻夜畅聊。 可相聚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分别时,张学良拉着张大千,并神神秘秘塞了一卷东西给他,还千叮万嘱他到美之后再打开。 可张大千没忍住,在候机室里便迫不及待打开了。展现在他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他在琉璃厂错失的那幅新罗山人的《红梅图》。 只是这失而复得的《红梅图》,较之前仿佛更珍贵了。 张大千与张学良的友谊虽然源于一次仿画误会,但却成为了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回忆之一。 对于张大千仿画一事,张学良没有责备张大千的无心之过,反而非常欣赏他的画技,并出人意料地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最终他的风度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友谊。 这种友情并不以人的声望、身份和地位为标准,而是以内心深处真正的品质和认知水平为基石。 张学良没有在无关大局之事上,锱铢必较,当忍则忍,当让则让。风度翩翩,才有了这段莫逆之交。

0 阅读:42
全琮看历史

全琮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