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问金一南:“如果把中国2000亿的三峡大坝炸了,中国会怎么办?”金一南听完叹了口气说:“你知道南斯拉夫之痛吗?” 在国际军事论坛的会场上,一名美国记者提了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如果中国的三峡大坝被炸毁,中国会怎么办?”这不是普通的提问,而是带着明显的挑衅意味。 金一南将军沉思片刻,轻轻叹了一口气,抬头反问:“你知道南斯拉夫之痛吗?” 这句话让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三峡大坝,长江上的超级工程,是中国花费2000亿人民币建成的世界级水利枢纽。它不仅仅是一座大坝,更是一道守护生命与发展的屏障。 从孙中山提出修建三峡大坝的构想到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再到十多年后大坝正式竣工,这项世纪工程背后凝聚着中国人百年的梦想与坚持。 它的作用举足轻重。每年数亿度的清洁能源,为中国的工业和生活提供了源源动力;它的防洪能力,保护了长江下游亿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它的航运功能,使长江黄金水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 然而,这座超级工程也被外界视为中国的“软肋”。如果大坝受袭,会怎样?会毁灭性洪灾席卷长江中下游,还是另有隐情?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外界。 “南斯拉夫之痛”让人不禁回忆起1999年那段历史。 当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对南斯拉夫发动了长达78天的轰炸。 导弹击毁了桥梁、工厂,甚至连医院和学校都未能幸免。南斯拉夫从一个经济繁荣的联邦国家变成一片废墟,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更令人愤怒的是,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也未能幸免。在1999年5月8日凌晨,美军的精确制导炸弹直击大使馆,三名中国记者牺牲,20多人受伤。 这一事件让中国警醒:在强权面前,没有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任何国家都有可能重蹈南斯拉夫的覆辙。 许多人担心三峡大坝的安全,认为它是战争中易受攻击的目标。然而,这种担心显得多虑。 三峡大坝并非普通建筑物。它由无数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结构稳定,重力自稳,甚至能够抵御核武器攻击。 在修建期间,中国还进行了多次模拟核爆实验,结果表明,单凭常规武器,难以对其造成实质性破坏。 此外,大坝背后还有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以大坝为核心区域的防空系统,包括多层反导弹网、全天候雷达监控,以及空军和陆军的重重保护。想要接近三峡大坝并实施袭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金一南提到“南斯拉夫之痛”,并不仅仅是为了让记者感到羞愧。这背后是对民族团结与国家主权的深刻思考。 南斯拉夫解体的悲剧,始于西方国家的干涉与煽动。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以“民主化”的名义,唆使各共和国独立,并将民族矛盾扩大化。最终,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地相继脱离联邦,引发内战,国家分裂。 这种情景是否可能发生在中国?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中国的团结和稳定,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意志。邓小平曾明确表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在外部压力面前,中国从未妥协。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灾难的象征。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再到如今的三峡大坝,中华民族在与水的博弈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 孙中山曾说,三峡地区蕴藏着中国经济腾飞的巨大潜力。他的这一设想,在数十年后终于成为现实。 三峡大坝的修建,不仅结束了长江中下游频繁的洪灾,更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象征。 但三峡大坝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它的坚固性、防御能力,以及它背后所展现的国家意志,向全世界表明:和平是发展的基础,但中国绝不会容忍任何挑衅。 有人说:“三峡大坝是中国的底线。”这句话或许并不夸张。 金一南在面对挑衅性问题时,用“南斯拉夫之痛”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和平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强大的力量才能换来和平。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20世纪末任人宰割的局面。拥有三峡大坝、亚龙湾核潜艇基地、战略导弹部队等多重防御体系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回应任何威胁。 如果有人试图挑战这条底线,等待他们的将不仅仅是后悔。 金一南的一句反问,不仅巧妙地回击了美国记者的挑衅,更彰显了中国人面对挑战时的智慧与自信。 “南斯拉夫之痛”提醒世人,弱小就会被欺凌;三峡大坝的存在则告诉世界,只有强大,才能守护和平。 这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警示。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我们都要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
美国记者问金一南:“如果把中国2000亿的三峡大坝炸了,中国会怎么办?”金一南听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1-30 13:04:51
0
阅读:1610
用户17xxx58
屁话,这人没担当,应该说,谁动我三峡,就核平谁的国家。
曾经少年 回复 11-30 19:43
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