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奕:03 建筑业老赖与《三年时效期》博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

惟辛说事 2024-12-03 08:32:10

博奕:03 建筑业老赖与《三年时效期》博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建筑工程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一般都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除外。 建筑业"老赖"利用法律漏洞与《三年时效期》博奕 在建筑行业中,“老赖”现象指的是那些因拖欠工程款、材料款、人工费和管理人员工资等债务而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企业或个人。 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愈发严重,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的正常运作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业“老赖”的常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拖欠工程款是最为普遍的现象,承包方在项目完成后未能及时支付承包商的款项,导致承包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其次,材料款的拖欠同样常见,施工企业在采购建筑材料时,因资金问题未能按时付款,造成材料供应商的损失。此外,人工费的拖欠也时有发生,许多建筑工人因未能按时领取工资而陷入困境,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最后,管理人员工资的拖欠也在一些企业中出现,影响了管理团队的稳定性。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建筑业“老赖”现象日益严重。全国范围内,涉及的失信被执行人数量逐年上升,涉及金额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某些行业报告,建筑行业的失信被执行人数量已超过数万家,拖欠款项总额高达数百亿元。这一现象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对整个建筑行业的信用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 在法律层面上,建筑业“老赖”利用法律漏洞与“三年时效期”进行博弈,使得追讨债务的难度加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在未能及时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能会面临债务追讨时效的限制,从而使得“老赖”得以逃避责任。这一现象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大。 请建筑业同行关注评论 三年时效期/滋生更多老赖 三年时效期/让老赖消遥法外 三年时效期/老赖的保护伞 三年时效期/建筑业不适用

0 阅读:10
惟辛说事

惟辛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