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阎红彦本来没有军衔,但毛主席十分关心他,授予他上将军衔。
这位上将阎红彦得到军衔后,他还是脚踏实地的为人民做贡献,他的一生是令人敬佩的。
阎红彦出生在陕西安定县一个贫农家庭,因家境贫寒,阎红彦从小就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他小小年纪就给地主放牛,没少挨打受骂。
在他15岁那年,陕西的军阀井岳秀招兵,阎红彦一看能吃饱饭,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军了。
在部队,他碰上了对他影响很大的连长李象九,这人还是个中共的秘密党员。
李象九经常找阎红彦谈心,给他讲革命道理,分析时局,这些谈话像一颗颗种子,在阎红彦心中生根发芽。
1925年,年仅16岁的阎红彦,在李象九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后,阎红彦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他参与了著名的清涧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
他转战山西,创建了晋西游击队,之后又回到陕北,与谢子长、刘志丹等人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革命斗争的残酷环境下,阎红彦经历了生死考验,也见证了战友的牺牲。
这些都让阎红彦悲痛万分,但他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坚定地投身革命事业。
他曾历任红30军军长、八路军129师留守处主任、警备第一旅政委等职务,逐步成为了一位出色的红军领导人。
抗战结束后,阎红彦去了中央党校深造。
1955年授衔时,阎红彦已经转入地方工作,担任四川省副省长,按照规定,地方官员不能授衔。
但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认为阎红彦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应该授予军衔。
最终,阎红彦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9年,阎红彦调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当时,云南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减产,副食品匮乏,农村水肿病蔓延,边疆地区局势动荡。
阎红彦到任后,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民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局势,恢复生产。
他经常下乡走访,体察民情,在阎红彦的领导下,云南的经济逐渐恢复,社会秩序稳定,民族团结得到加强。
1967年1月8日,阎红彦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阎红彦为革命事业、为国家建设奉献了一生,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信息来源:任丘司法——《1955年授衔时,他本来没有军衔,但在毛主席的过问下,成为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