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为什么选华国锋为接班人
1976年1月8日备受全国人民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病逝,谁来接替周总理的职务,一时成为国内外舆论密切关注的重大话题,本来,早已主持国务院工作,排名第一副总理的邓小平,应该是最适当的人选,但是,从1975年11月开始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使这种选择很难成为可能,如果按副总理排名的次序,下一个是张春桥,“四人帮”一伙也渴望张春桥能取得这个职位,面对这个牵动全局的问题,重病中的毛泽东几经考虑,最后提议华国锋任代总理,主持政治局工作。
由华国锋出任国务院代总理,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由于毛泽东病重,周恩来逝世,这个决定实际上表明华国锋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华国锋这时55岁,从湖南调到北京只有5年时间,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前,毛泽东经常到湖南视察,对华国锋早已熟悉。
“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着见面机会的增多,对他的了解也增加了,毛泽东认为华国锋既有基层工作的经验,又有在省里和中央工作的经验,为人老实忠厚,办事“公道不蠢”。
1976年1月28日,毛泽东正式提议,由华国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即197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正式通知全党,由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对毛泽东最终选择华国锋的决定,“四人帮”确定口头表示“完全拥护”,实际上心中极为不满,他们本来的如意算盘是,在打倒邓小平以后,由王洪文重新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张春桥主持国务院工作,结果,毛泽东却出乎他们意料地选择了华国锋,2月3日,张春桥私下写出一篇“有感”,其中不乏“得志更猖狂”,“来得快、来得凶、垮得也快”,等等发泄情绪的词句。
他讥讽第三次“沉落”的邓小平,也诅咒华国锋没有好下场。
向来不把华国锋放在眼里,更不甘心大权旁落的“四人帮”,率先对“国内问题”进行了解释,7月间,王洪文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称。
王洪文写到:毛主席最近指示,“国内问题要注意”,我看国内问题还是要批邓,全国运动有几种情况,一种搞得好的,一种比较一般,还有一种是问题比较多的,这后面两种,占全国多数,都需要解决领导班子问题,特别是第三种,不解决不行,国务院有些部,军委有些部门,也是这样,解决的办法要像有的部已经做的那样把主要领导干部换掉。
对王洪文的这种解释毛泽东没有作任何答复,不过“四人帮”的一言一行,让华国锋越来越感觉到,他能否顺利成为毛泽东继任者,首先要应对“四人帮”的挑战,这是他无法回避,进行解决的“国内问题”。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华国锋与王洪文一起进入大会主席团,同时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这次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了总纲,林彪被选为毛泽东的合法继承人,然而,不到两年后的1971年9月13日,毛泽东的这位“亲密战友和接班人”折戟沉沙于异国他乡。
毛泽东不得不另选接班人,或许是鉴于前两次的教训,毛泽东这次对接班人的考虑并不是把宝押在一个人身上,1969年7月,从辽宁调来的李德生,1971年2月,从湖南调来的华国锋,1972年9月从上海调来的王洪文,都是毛泽东看重的对象。
不久,他又从江西调回了邓小平,毛泽东当时的考虑是让王洪文、华国锋、李德生分别作为党政军的接班人,他们当中起初最受毛泽东青睐的还是王洪文。
1973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毛泽东的意见,这次会议成立了中共十大选举准备委员会,并由王洪文担任这个准备委员会的主任,周恩来、康生、叶剑英、张春桥、李德生为副主任,毛泽东的这一提议清楚地透露了他要安排王洪文为接班人的意图,果不其然,三个月后的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出了五位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名列第二,而李德生名列第五,而就在这一次会议上,华国锋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进入了党的领导核心层。
这是华国锋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一步,但是,他并没有像坐了火箭,一下子成了“第三号人物”的王洪文那样引人瞩目。
李德生、王洪文、华国锋、邓小平相继调入中央,表明毛泽东要对中国政治舞台进行新布局,让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他苦心设计的新布局很快就产生了新的斗争,王洪文和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结成“四人帮”,在政治局里与周恩来、邓小平“对着干”。
双方的斗争,先是“四人帮”处于劣势,毛泽东希望安定团结,批评“四人帮”不要搞帮派活动,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1975年1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择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批准李德生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的请求,从此,邓小平超越了王洪文,成为毛泽东接班人的主要考察对象。
十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任命邓小平为第一副总理,并开始代重病的周恩来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在这次会议上,华国锋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领导了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使党和国家的局面大为好转,但是在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上,毛泽东和邓小平有着根本的分歧,毛泽东虽然明白知道,党内外对于“文化大革命”,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他希望邓小平能主持一个决议,对这件“大事”有个定论,三七开,不料,邓小平婉言拒绝,说自己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四人帮”抓住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不满,借助于毛泽东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与江青这两个钢铁公司对着干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处于他们中间,既不倒向“四人帮”,也不倒向邓小平的华国锋,脱颖而出,被毛泽东最后选定为接班人。
1976年4月7日,毛泽东提议,由政治局作出两项决议,一,任命华国锋为党主席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二、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当晚,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这“两个决议”,并在广播电台全文播放。
对于华国锋来说,4月7日是历史性的一天,他被正式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这是毛泽东在刘少奇、林彪、王洪文、邓小平之后,第五次选定的接班人,也是他最终选择的接班人。